优秀教案系列
世纪天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誉出品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科学思维:掌握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2.科学思维:掌握胞吞和胞吐的特点和实例。
3.科学思维: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膜结构之间的关系。
评价目标
通过让学生对跨膜运输各种图像的解释,以及日常生活中现象的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小分子物质和离子主动运输的特点与过程。
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和胞吐的特点和意义。
难点:主动运输的特点与过程。
教学方法
1.通过PPT课件展示示意图和动态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主动运输过程的理解。
2.通过思考、讨论与列表比较,掌握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与各自具有的特点。
3.采用讲述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白板,学案,PPT等。
教学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师】利用课件展示课本P69的“问题探讨”,回答学案上的问题。
【生】观察课件图示,并进行思考与讨论。
【师】为什么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还可以吸收碘?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用问题质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从每个人自身的正常现象入手,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主动运输问题,顺理成章,易于学生掌握,效果好。)
探究一、主动运输
【师】请阅读课本P69~70文本,思考并回答学案上的问题。
【生】阅读教材,思考学案上的问题,并进行总结、交流。
【师】无机盐离子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时,首先要与细胞膜上的什么结合?
【生】载体蛋白的特定部位。
【师】这种结合是随机的吗?
【生】不是,一种载体蛋白通常只结合一种或一类离子或分子。
【师】这体现了载体蛋白的什么特性?
【生】专一性(或:特异性)。
【师】离子或分子与载体蛋白结合后,发生什么变化?
【生】在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推动下,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师】请同学们总结主动运输的特点?
【生】总结回答: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师】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相比较,哪一种方式对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更有意义?
【生】思考后回答。
【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师】主动运输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与被动运输相比较,主动运输对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更有意义。
【师】请学生思考、讨论学案上设置的问题。
【生】思考、讨论学案上的问题,并进行展示和抢答。
(1)能出现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K+以被动运输方式进入红细胞这种现象吗?
(2)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这是怎样实现的?
(3)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有什么不同?
提示:(1)不能,此时K+进入红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而被动运输为顺浓度梯度。
(2)细胞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逆浓度梯度吸收K+。
(3)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被动运输则不消耗能量。
【师】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有哪些异同点?请思考并填写学案上设置的表格。
【生】思考、讨论并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跨膜方式
浓度梯度
是否需载体
是否消耗细胞化学
反应释放的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O2、CO2、甘油、脂肪酸、苯、乙醇等
协助扩散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大部分的水、氨基酸
主动运输
K+、Na+等无机盐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
提示:
跨膜方式
浓度梯度
是否需载体
是否消耗细胞化学
反应释放的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顺
否
否
O2、CO2、甘油、脂肪酸、苯、乙醇等
协助扩散
顺
需要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大部分的水、氨基酸
主动
运输
逆
需要
消耗
K+、Na+等无机盐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
(设计意图:通过列表比较、讨论、总结,使学生对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易于学生掌握。)
探究二、胞吞与胞吐
【师】以上学习的是什么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生】小分子、离子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师】像蛋白质等大分子能不能像小分子、离子一样跨膜运输呢?请阅读课本P71~72“胞吞与胞吐”文本内容和图示,寻找答案,自主完成学案的相关题目。
【生】阅读教材,总结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师】大部分细胞能够摄入和排出特定的大分子,比如人体白细胞吞噬病毒、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等,这些大分子物质怎样进出细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