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
PAGE0
2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思想方法。
2.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
3.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并能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
借助生活情境引出加数为负数的情况,激发学生探究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兴趣。
[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加法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在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作正数,失球数记作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在某天的比赛中,甲队进4个球,失2个球;乙队进1个球,失1个球。两个队伍的净胜球分别表示为4+(-2)和1+(-1)。
队伍 进球数 失球数 净胜球数
甲 4 -2 ?
乙 1 -1 ?
这里出现了正数与负数的加法,我们又该怎样进行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其他可能涉及到负数的加法运算的实例,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必要性。
二、问题引入,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
利用“正负抵消”的思想,讨论整数加法的几种情形,最后再由特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探究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1题加1分,答错1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参赛队的基本分均为0分。
“加1分、扣1分,得0分”“扣1分、加1分,得0分”可以分别用如下算式表示:
(+1)+(-1)=0,(-1)+(+1)=0。
(1)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各有5道题。三个参赛队在前两个环节的得分情况如下表所示,你能把下表补充完整吗?你是怎么做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参赛队 第一环节的得分 第二环节的得分 前两个环节的得分之和 算式表示
第一队 2 3 5 2+3=5
第二队 -2 -3 -5 (-2)+(-3)=-5
第三队 -3 2 -1 (-3)+2=-1
(2)小明用1个表示+1,用1个表示-1,用直观表示(+1)+(-1)=0,用直观表示(-1)+(+1)=0.他列出了两个算式,并给出了直观的解释,你能理解他的做法吗?[教学建议]
理解(+1)+(-1)=0和(-1)+(+1)=0是进行后续加法运算的前提,教学时要让学生首先理解这种“正负抵消”思想,再通过框图的方式表示加法运算过程,形象直观,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设计意图]
分类出两个有理数相加的情形,结合运算过程和结果,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3)如果有第四个参赛队,那么第四队前两个环节的得分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形,据此可以列出哪些算式?你能直观解释运算过程和结果吗?
学生自由发言。还有可能出现第一环节加3分、第二环节扣2分(或第一环节扣4分、第二环节加4分)等的情形,据此可以列出算式3+(-2)=1(或(-4)+4=0)。直观解释如下图。
问题1结合上面的问题,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哪几种情形?你是怎样分类的?
教师总结:
共三种类型,即:①同号两数相加;②异号两数相加;③一个数同0相加。
问题2对于上面的每种情形,和是怎么确定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建议]
对于第(3)问,教师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补全有理数加法的类型,方便学生总结归纳问题1。
[教学建议]
学生分小组讨论作答,可提示学生观察加数的符号,从加数的正负性入手,分类时务必做到不重不漏。学生可能会直接细分出所有类型,只要依据合理,都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
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加深掌握,并通过后续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加法中的一般性规律。
[设计意图]
结合数轴,通过点的运动对应加法算式,并对比点的最终位置和计算的结果来验证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正确性。
和是综合加数的正负性和绝对值的大小关系确定的。
归纳总结: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 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 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 仍得这个数
例1(教材P35例1)计算:
(1)180+(-10);(2)(-10)+(-1);(3)5+(-5);(4)0+(-2)。
解:(1)180+(-10)………………(异号两数相加)
=+(180-10)…(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
=170;较小的绝对值)
(2)(-10)+(-1)………………(同号两数相加)
=-(10+1)…………..(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11;
(3)5+(-5)=0;………(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