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跟着课文学写作-情景双线式-2025年语文中考作文指导(全国通用).docx
文件大小:33.64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2.11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3.跟着课文学写作——双线推进式

【课文解读】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作者主要回忆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段,高度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无私、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

在行文结构上,作者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既怀念了藤野先生,又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情,将散乱的素材聚合在一起,可谓“形散而神聚”。

【习作呈现】

请以“那天,雨一直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标杆作文

点评

那天,雨一直在下……

①那天,雨一直在下,是砭人肌骨的寒冷……

②眼科医院外的灰色地面上,枯叶软塌塌地浸在积水中。因为一次检查眼压过高,父亲便执意要带我到市里医院检查。

③“孩子,听话,去检查吧,要是真有问题,我们就可以早治疗,爸这心忧得慌哪!”

④于是,那天,在雨中,终于没有拗过父亲,我们站在了眼科医院的门前。

⑤拽着父亲的手,怏怏地走着。我分明看到:父亲的眉就一直没有舒展过;那忧愁的目光,像极了这锁了寒雾的深冬,穿过那天的雨帘,到现在依然穿透我的内心。

⑥彤云密布,雨一直在下。灰湿的地面,冰冷的台阶,望着看不到头的队伍,我终于知道为何父亲要站立一夜排队挂号,只为了挂到靠前的号码让自己的孩子早些检查,早点回家。

⑦我不知道父亲是以怎样的姿势,或许就像个叫花子似的蹲着熬过这个落着雨的冬夜;我不知道父亲是否呵着手跺着脚来驱赶冬夜的酷寒;我不知道父亲是如何与排队的“黄牛”周旋……

⑧雨,还在下个不停。站进了大厅里,想着父亲头天夜里的辛苦,我的目光与父亲那融合着忧与爱的目光融汇在一起。我的泪,不受控制,一次次被逼而出。而父亲那一夜未睡的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担忧与慈爱:“孩子,好好检查!”……

⑨结果出来了,果然,我的眼睛其实并没有大碍。

⑩出得医院,父亲又站在了雨里,更站到了我的心中。我分明地看到,父亲颤抖的手拂过了苍老的面庞上红红的眼睛。我终于体会到,父爱是怎样一种沉重,每一份忧愁,每一种慈爱,都如山一般屹立在心中……

?闭上眼睛。那天,雨一直在下……

?我却又仿佛看到:父亲那忧虑与关爱的目光穿透了那个下着雨的寒天,投到我的身上,定格在我的心间。他那深深的“忧与爱”,织成布,做成伞,挡住一切风雨,留给我的,永远只是温暖。

启:首段景物描写既点题,又营造情感氛围。

承:第②段,交代原因;同时,以“枯叶”继续点题。

转:③-⑩,检查并无大碍。其中景物描写点题与“忧”“爱”的情感反复出现强化主旨。

本文亮点提示:景物描写是主线,情感发展是副线,双线并行,贯穿始终。

合:尾段议论,照应首段并升华主旨。

【总结升华】

我们提供的范文突出特征是:双线推进,结构严谨;情景交汇,情寓其中。我们希望在“四步六点式”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双线推进”式的构思方法。

特别是在写情感类的文章时,可以将“双线”具体为“情景双线”。运用时可按照以下方法:

一、“四步六点”基础上,巧妙设置“明线”

从整体结构上来看,本文依然遵循“四步塑身”即“启——承——转——合”这样的结构原则;

从段落安排上来看,虽然段落远远多于“六段”,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它们在层次安排上也依然符合“点题——原因——行为——结果——感悟——升华”的“六点”特征。

但不同于“四步六点”式的是,两篇标杆文章巧妙地设置了一条景物线——以特定的意象(或者景物描写)为主线,将文章内容前后串联起来,成为了贯穿文章始终的明线。

如范文反复强调“那天,雨一直在下”,它既是文章的标题,又是景物描写,还是文章的线索,为描写人物、表达情感渲染了浓浓的氛围,很有感染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强化明线特征时,要让你选择的特定意象(或者景物)反复出现,但不能简单地重复,在表现形式上要灵活多变,并且最好多用短句,以强化节奏感,使之成为文章的主要旋律。

二、设置“明线”基础上,埋伏情感“暗线”认真观察两篇标杆文章,它们不仅仅明线突出,且还贯穿着一条暗线——作者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

请大家仔细体会范文中划波浪线且加黑的词句,它们都以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既串起文章的素材,又明显点明文章的题意(或文章的主旨),这正是文章的暗线。

这样,文章以景物线与情感线两条线索并行,使情与景很好地交融在一起,结构非常严谨,主旋律(主旨)也非常突出。

三、情景交融的过程中,要注意情感色彩的一致

既然是“景”与“情”双线并行,就要注意二者的关系不能油是油,水是水,否则,不仅不会使文章结构严谨,反而会更加松散。为了两条线并行不悖,紧密融合,需注意两点:

描写景物时,不能过于繁琐,以免哗众取宠,喧宾夺主。也就是说,要围绕文章的中心,选取与主旨相关的意象(景物),营造与情感色彩一致的意境氛围。当然,艺术地运用反衬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