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背记要点
【知识整合】明朝的统治
时空定位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2)知识构建:明朝的对外关系
【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郑和下西洋
1.前提: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强国。
2.目的:明成祖①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②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3.时间: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4.路线: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5.形式:载丝、瓷、茶、漆器等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发展友好关系;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6.特点和地位:郑和下西洋历时长、次数多、规模大、形式多、地域广,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7.意义: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8.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③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④积累的丰富的航海经验。⑤统治者的支持。⑥郑和本人的坚毅勇敢的品质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知识点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走私和抢劫,称为倭寇。
2.倭患严重原因:①明朝商贸发达,距倭国近;②明朝中期,日本国内动荡加剧;③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④明朝官僚、奸商以及海盗等与倭寇相互勾结。
3.抗倭:①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②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知识点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易错易混】
1.明代的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2.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不是明太祖。
3.戚继光是民族英雄,岳飞是抗金英雄,文天祥是抗元英雄。
【历史解释】郑和下西洋能够成功的原因
(1)客观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是郑和远航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宋元以来,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大为发展,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这些都是郑和远航能够实现的客观条件。
(2)主观原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雄大无畏的气概,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熟悉伊斯兰教与佛教教义,便于同西洋各国沟通。
【家国情怀】我们要学习郑和航海中的什么精神呢?郑和精神是指什么呢?
提示:精神: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郑和精神: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和平宽容、自强不息、睦邻友好、献身祖国等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