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学民俗文化研习营:端午篇章活动方案.docx
文件大小:14.2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1.51千字
文档摘要

小学民俗文化研习营:端午篇章活动方案

一、活动缘起

在全球化浪潮下,传统文化传承至关重要。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让小学生深入了解端午文化,提升文化素养与民族自豪感,特举办此次“小学民俗文化研习营:端午篇章”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端午魅力,在学习中传承传统文化。

二、活动目标

(一)文化认知

使学生全面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文化知识,明晰艾草、粽子、龙舟等元素的象征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二)技能培养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包粽子、制作香囊等;提升学生的观察、思考与表达能力,通过活动中的观察、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学会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三)情感培育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

三、活动时间与对象

时间

端午节前一周的课余时间及周末(具体安排为:周四、周五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周六、周日全天)

对象

小学3-6年级学生,以自愿报名与班级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参与人员。

四、活动准备

(一)物资准备

采购包粽子所需材料,如糯米、粽叶、红枣、五花肉、棉线等;准备制作香囊的材料,包括各色布料、香料、丝线、填充物等;购置龙舟模型制作材料,如木材、颜料、胶水等。

收集端午节相关的图片、视频、书籍等资料,用于活动中的展示与讲解。

准备活动所需的工具,如剪刀、针线、锅具、炉灶等,以及奖品,如文具礼盒、传统文化书籍等。

(二)人员准备

邀请民俗专家、手工艺人作为活动指导嘉宾,为学生传授端午习俗知识与传统技艺。

组织本校语文、美术、劳动等学科教师组成活动指导团队,提前进行培训,明确各自职责与活动流程。

五、活动流程

(一)开营仪式(周四下午社团活动时间)

学校领导致辞,强调活动的意义与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心体验。

民俗专家进行主题讲座,讲述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各地习俗差异等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与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民俗体验活动(周四、周五下午社团活动时间及周六上午)

包粽子体验:手工艺人现场示范包粽子的步骤,学生分组实践操作,在老师与手工艺人的指导下,学习将粽叶折成漏斗状、填入糯米及馅料、包裹并捆绑紧实等技巧。包好的粽子统一蒸煮,让学生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香囊制作:美术教师介绍香囊的历史与寓意,手工艺人展示香囊制作方法。学生发挥创意,选择喜爱的布料,填充香料与填充物,缝制出各具特色的香囊,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龙舟模型制作与装饰:劳动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木材等材料制作龙舟模型,美术教师引导学生用颜料等对龙舟模型进行装饰,绘制出精美的图案,体现端午特色。

(三)文化探究活动(周六下午)

故事分享会:学生分组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端午节故事,如屈原投江、伍子胥的传说等,然后每组推选代表进行全班分享,加深对端午文化内涵的理解。

诗词鉴赏:语文教师选取与端午节相关的经典诗词,如文秀的《端午》、殷尧藩的《端午日》等,带领学生赏析诗词的意境、情感与创作手法,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与背诵比赛。

(四)成果展示与闭营仪式(周日下午)

成果展示: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粽子、香囊、龙舟模型等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同时展示活动过程中的照片、手抄报等成果。设置展示区域,安排学生进行讲解与介绍。

总结表彰:活动指导团队对活动进行总结,表扬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奖品与荣誉证书。学生代表发言,分享活动中的收获与感受。

闭营仪式:学校领导宣布活动圆满结束,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