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藤椅写生美术课件.pptx
文件大小:3.18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2.43千字
文档摘要

演讲人:日期:藤椅写生美术课件

CATALOGUE目录01课程目标解析02绘画工具准备03观察方法论04分步创作指南05作品评价体系06课后实践延伸

01课程目标解析

探究藤条如何编织形成藤椅的座位、靠背等部分,观察编织的纹理和规律。藤条的编织方法观察藤椅的细节特征,如藤条的粗细、颜色、质感等,以及藤椅上的装饰物或图案。藤椅的细节特征了解藤椅的整体构造,包括座位、靠背、扶手、支架等部分。藤椅的整体结构藤椅结构认知要点

线条表现通过线条的粗细、轻重、曲直等变化,表现藤椅的结构和纹理。观察与表现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准确捕捉藤椅的特征和细节,并将其表现在画布上。色彩运用运用色彩表现藤椅的色调和质感,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过渡。写生技法训练方向

鼓励学生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构思,尝试以不同的角度或构图来表现藤椅。创意构思艺术表现力培养路径通过藤椅的写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使作品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化。个性化风格

02绘画工具准备

铅笔HB、2B、4B、6B等多种型号,用于起稿和塑造明暗关系。素描基础工具清单炭笔软性、中性、硬性等不同硬度,用于刻画细节和暗部。素描纸质地优良、纹理适中,用于承载绘画作品。橡皮擦可塑橡皮、细节橡皮等不同类型,用于修改和调整画面ABCD藤编材质选择不同粗细、质感的藤条,用于表现藤椅的纹理和质感。特殊肌理表现材料画笔圆头、扁头、扇形等不同形状的画笔,用于描绘细节和肌理效果。颜料丙烯颜料或水彩颜料,用于着色和渲染画面氛围。纸张有纹理的纸张,如水彩纸、牛皮纸等,用于增强画面表现力。

辅助定位器材推荐画架用于固定绘画纸,保持画面稳定。炭笔定位器用于在画面中确定比例和位置关系。长直尺用于测量和画出直线,辅助构图和定位。角度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和确定物体之间的角度关系,保证画面准确性03观察方法论

藤椅的藤条编织技巧多样,如交叉编织、缠绕编织等,需要在绘画中进行区分和表现。分辨藤条的编织技巧藤条的颜色有深有浅,质感也有所不同,需要在绘画中准确把握。藤条的颜色与质感藤椅的藤条有粗有细,通过仔细观察可以确定其粗细程度,并在绘画中进行表现。观察藤条的粗细藤编纹路解析技巧

通过确定光源的方向,分析藤椅在光线下产生的明暗变化,从而表现出藤椅的立体感。确定光源方向光影立体感捕捉方法通过对阴影部分的描绘,可以增强藤椅的立体感,使其更加逼真。描绘阴影部分高光部分是表现物体立体感的关键,可以通过留白或淡色来描绘。高光部分的刻画

选择合适的透视角度透视角度的选择对于表现藤椅的空间感至关重要,应根据画面需要进行选择。视线高度的控制视线高度的不同会影响画面的视觉感受,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透视法则的应用在绘画中应遵循透视法则,如近大远小、平行线汇聚等,以确保画面的透视效果。透视角度选择标准

04分步创作指南

确定藤椅的大致形状和比例,用笔轻描轮廓线,以便更好地掌握整体形态。观察藤椅的整体轮廓将藤椅置于画面适当位置,考虑其与背景的关系,避免出现构图过偏或主体物过小的问题。确定画面的构图在轮廓线的基础上,用稍重的线条描绘出藤椅的主要结构,如支架、座位和扶手等。勾勒藤椅的主要结构整体构图定位步骤010203

仔细观察藤椅的纹理,用细腻的线条描绘出藤条的细节,增加画面的真实感。精细描绘藤椅的纹理着重刻画藤椅的局部特征,如藤条的弯曲、交叉和编织等细节,以凸显其独特质感。刻画藤椅的局部特征如藤椅上的雕花、图案或附件等,这些细节可以丰富画面内容,增添艺术美感。描绘藤椅的装饰元素局部细节刻画顺序

确立光源和阴影明确光源的位置,分析藤椅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以此为基础进行明暗层次的渲染。刻画阴影部分用较深的色调描绘藤椅的阴影部分,以增强立体感和层次感。渲染亮部和高光在暗部刻画完毕后,用明亮的色调渲染藤椅的亮部和高光区域,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明暗层次渲染策略

05作品评价体系

030201藤椅整体比例观察作品是否准确捕捉藤椅的整体比例,包括椅子的高度、宽度、座位深度等。细节刻画评估作品对藤椅细节的刻画程度,如藤条的编织纹理、椅子的扶手、腿部等部位的细节。形态生动性作品是否通过线条和形态表现出藤椅的生动感,使其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物体。形态准确性评分标准

质感表现力评估维度藤条质感评估作品是否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出藤条的质感,如藤条的粗细、光泽等。作品是否合理使用色彩,以表现出藤椅的固有色彩和光影效果。色彩运用作品是否通过不同的色彩和线条叠加,表现出藤椅的质感层次感。质感层次感

创意构思作品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意构思,能够跳出常规思维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构图安排作品的构图是否新颖独特,能否吸引观者的目光,并引导观者按照作者的意图进行欣赏。情感表达作品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