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音乐欣赏》电子教案_教案九.docx
文件大小:118.89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5.66千字
文档摘要

《音乐欣赏》教案九

第三单元独特的民族音乐----中国民族乐曲欣赏

第二节吹奏、弹拨乐器

第一课吹奏乐器——笛子、唢呐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吹奏类乐器的基本分类方法

(二)学习中国吹奏类乐器:笛子和唢呐的乐器形制、演奏技巧和音色特点

(三)欣赏笛子和唢呐的代表音乐作品

二、教学内容

(一)吹奏乐器的分类

吹管独奏乐是中国音乐史上最早出现的乐器品种和演奏形式,乐器大部分是木制或竹制,音色明亮、性格鲜明,擅长独奏,多表现优美流畅的旋律,也可以用在民乐合奏中。

各种吹管类乐器,按照构造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类:

(1)以气息吹孔,引起空气柱振动发声的,如:笛、箫、埙等;

(2)以哨子振动发声的,如:唢呐、管子等;

(3)以簧片振动发声的,如:笙、芦笙、葫芦丝等。

(二)笛子

笛子是民间最常见的乐器之一,一般为竹制。分为梆笛和曲笛,北方的梆笛因常为梆子腔伴奏而得名,南方的曲笛则常为昆曲伴奏。

北派笛子演奏家冯子存,代表作品:《喜相逢》、《放风筝》、《五梆子》等;南派笛子演奏家陆春龄,代表作品:《鹧鸪飞》、《今昔》、《喜报》、《江南春》等。

——乐曲欣赏:《姑苏行》

曲笛曲《姑苏行》是江先渭根据昆曲音乐和江南丝竹音调改编的笛子独奏曲,带有欢快的江南民间风味,描述了姑苏园林的秀丽和游客的愉悦心情。

——欣赏提示:

《姑苏行》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散板的引子宁静悠远,把人引入优美的姑苏园林画面中。

第一部分,古朴典雅的行板节奏仿佛游人行走在幽静的园林小路。

第二部分,加花、热情的小快板旋律流畅、细腻,与第一段音乐形成对比,犹如游人登山喜悦的心情。

第三部分的再现,速度缓慢的旋律委婉动听,美丽的景色使游人沉醉、留恋。

——拓展知识

作曲家简介:

江先渭,中国近现代作曲家,演奏家。作品风格清雅幽丽,余韵悠长。代表作有《姑苏行》、《脚踏水车唱丰收》等。

(三)唢呐

唢呐音量大,音色明亮、粗犷,特别擅长热烈奔放的场面和兴奋欢快的情趣,大多用于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常与打击乐配合。演奏风格上大致分南北两派,南派大部用于吹奏戏曲曲牌或作戏曲伴奏。北方流传广泛,演奏技巧也十分复杂。

唢呐善仿人声及其他动物鸣叫和自然音响。北方有种“咔腔”,成套地模仿戏曲、歌曲的人物唱腔,甚至连念白、台词都模仿的十分逼真。此外,唢呐演奏技法中有一种“循环换气法”,就是在吸气时鼓腮,使长音不断的一种呼吸方法。《百鸟朝凤》中就有一段唢呐利用忽强忽弱的力度变化和循环换气的奏法,把蝉鸣声表现的很逼真。

——乐曲欣赏《百鸟朝凤》

乐曲运用唢呐的演奏技巧,模仿鸟鸣,时而活泼粗犷,时而欢快爽朗,展现了生气勃勃的自然景色。乐曲在第四节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银质奖章,还曾被电影《红高粱》选为背景音乐。

——欣赏提示:

《百鸟朝凤》是循环结构(回旋曲式),音乐在主部和不同的插部旋律(模仿鸟鸣)相互穿插中进行展开,主部采用了优美、欢快、活跃的北方民歌音调,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五个不同形象的插部模仿各种鸟鸣声,富有生活气息。

第一段“引子”:唢呐在一段散板中,用吐音轻奏出山雀的一声轻啼,打破了森林的寂静,伴奏乐器笛子与之对答呼应,互相竞赛,展现出山催啼晓的意境。

谱例:

第二段“春回大地”:唢呐吹出一段优美明朗、欢快活跃的旋律,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北方民间音乐粗犷、爽朗的风格。

谱例:

第三段“莺歌燕舞”:唢呐以各种技巧模拟出百鸟的欢唱,而伴奏则以欢快、喜气洋洋的旋律应和,交织成一幅莺歌燕舞的动人画面。

谱例:

第四段“林中嬉戏”:在群鸟的欢鸣中,两个欢快活泼的插段进入,时断时续,犹如群鸟穿林,追逐嬉戏的生动情景。

第五段“百鸟朝凤”:唢呐以快速的双吐音奏出热烈欢腾的华彩乐段,充分发挥出唢呐的演奏技巧,将乐曲推向高潮。

谱例:

第六~第八段分别为“欢乐歌舞”、“凤凰展翅”和“并翅凌空”:乐曲的情绪不断向前推进,唢呐用花舌音发出蝉鸣声,惟妙惟肖,随着乐曲的速度加快,音乐进入高潮,欢腾的情绪达到了极点,再次出现“百鸟齐鸣”之声,最后乐曲在一个短小的“谢板”中结束。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先运用讲述法和图示法给学生介绍中国吹奏类乐器的基本分类法。

(二)接下来教师利用图示法和欣赏法,为学生展示中国吹奏类乐器的外观和音色,可以让大家听辨一下乐器的不同音色,并且通过视频演示乐器不同的演奏方式。

(三)重点介绍两首吹奏类乐器的代表作品,例如:笛子曲《姑苏行》、唢呐曲《百鸟朝凤》,并结合作曲家和乐曲创作的背景资料,对作品进行详尽的分析。

(四)教师梳理总结笛子和唢呐这两种乐器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

四、教学反思

课堂中可以采用教师讲授、课堂欣赏、学生分组讨论、课堂提问,教师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并利用ppt、音响、音像等辅助资料进行教学。避免“满堂灌、惹人厌”的传统欣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