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知识复习
一、劳动经济学
1.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相对稀缺性、绝对性、本质体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稀缺
2.就业量和工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基本功能。
3.劳动力市场功能是通过商品供应和需求来决定价格机制,实现、调整资源配置;处理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基本课题。
4.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指标。
5.劳动力参与率生命周期:15~19岁年龄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妇女劳动参与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劳动参与率保持较高程度,没有什么变化。
6.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候,由于衰退,某些一级劳动力处在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经有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而,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
7.消极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
8.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MP为负值。(总产量绝对减少)
9.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原则是:MRP=VMP=MP*P=MC=W。
10.局部均衡分析措施代表人物是A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措施代表人物是L瓦尔拉。
11.劳动力市场均衡意义:劳动力资源最优分派、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工资、充足就业
12.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大类: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
13.福利特性: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本,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有关
2.法定性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14.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应=消费+储蓄=消费+投资Y=C+S=C+I
15.总供应=消费+储蓄=各类生产要素对应收入总和=各类生产要素供应总和
16.正常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变换所形成失业)、技术性失业、构造性失业(由于经济构造变动,导致劳动力供求构造上失衡所引致失业)、季节性失业
17.非正常性失业(需求局限性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最常用,最严重,最难对付),增长差距性失业。
18.总需求局限性是导致非正常失业重要原因
19.常用反应失业程度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
20.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采用扩大政府购置,增长政府转移支付,减少税率等措施
21.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长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增长总需求宏观经济政策。
22.政府实行货币政策重要措施波及: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23.基尼系数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派平等程度一种尺度,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计量指标。
24.影响货币工资原因: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有关工资制度安排
二、劳动法
1.劳动法基本原则特点:指导性、大纲性法律规范;反应了所调整地劳动关系特殊性,反应了劳动法律部门本质和特点;高度稳定性;高度权威性。
2.劳动法律基本原则内容:保障劳动者劳动权原则、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物质协助权原则
3.保障劳动者劳动权是劳动法首要原则。
4.平等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关键。
5.社会保险作为物质协助权实现重要方式,还具有如下特性:社会性、互济性、补尝性。
6.劳动法律是劳动法最重要体现形式。
7.正式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8.劳动原则制度波及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
9.根据法定程序延长工作时间,在正常状况下,每月也不能超过36小时。
10.劳动体系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单位,外商投资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11.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条件有二:其一,存在现实劳动关系;其二,存在着调整劳动关系法律规范。
12.劳动关系产生是以劳动条件分离为其条件
13.劳动关系法:劳动协议法,集体协议法,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
14.劳动法体系:劳动关系法、劳动原则法、劳动保障法、劳动监督检查法。
15.劳动原则法:工作时间法,工资法,劳动安全卫生原则法
16.劳动保障法:增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劳动福利法
17.劳动法律关系种类:劳动协议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18.劳动协议关系为劳动法律关系重要形态。
19.劳动者享有权利:平等就业和选用职业权利,获得劳动酬劳权利,休息休假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利,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利以及法律规定其她劳动权利。
20.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前提条件是必要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1.法律一般将自然人分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限制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