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负责人)考试100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45.43 KB
总页数:3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1.28万字
文档摘要

PAGE1

PAGE1

2025年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负责人)考试100题及答案

1.在气瓶安全使用要点中,选项中描述正确的是()。

A.专瓶专用,不擅自更改气瓶钢印和颜色标记

B.在平地上较长距离移动气瓶,可以置于地面滚动前进

C.为避免浪费,每次应尽量将气瓶内气体用完

参考答案:A

2.按照爆炸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爆炸可分为()。

A.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B.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分解爆炸

C.炸药爆炸、化学爆炸和分解爆炸

参考答案:A

3.《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定义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的化学品,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在()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A.4

B.8

C.24

参考答案:A

4.《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按易燃液体闪点的高低分为()易燃液体。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参考答案:B

5.《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中根据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理化性质,将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为三项即易燃气体、不燃气体、()。

A.有毒气体

B.助燃气体

C.窒息气体

参考答案:A

6.某农药厂发现储备的甲胺数量不足,便向外地某化工厂紧急求购,并派人到当地运输市场临时租用个体运输户连夜进行采购。个体户司机谢某驾驶着一辆日野牌货车,车厢上装载一卧式槽罐,内装2.4吨甲胺,从外地某化工厂返回本地,同车返回的还有农药厂押运员郑某和搭车的本地供销贸易中心职工余某及其小孩共4人。次日凌晨3时左右,汽车行经某县时,押车的郑某因其父母家住该县,便要司机将汽车开进人口密集的县城。在开往押运员郑某家途中,距街口28m处,发现马路右侧有一高0.5m,宽二分之一马路的石堆,司机谢某和押运员郑某未下车察看路情,强行偏左行驶,致使罐体上部液相管阀门与路边树叉相撞,导致阀门下部接管部位折断。顿时,大量剧毒的一甲胺液体迅速汽化,并由断口处喷出。车内4人闻到异味后,立即弃车逃离现场。根据上述描述,请选择,通过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委托依法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的()承运。

A.企业

B.个人

C.企业或个人均可

参考答案:A

7.某炼化公司炼油三部裂化系列按停工网络开始降温降量,分馏系统也作相应调整,作为装置冲洗油的塔减二线量相应减少。班组按停工方案引外来低氮油(柴油组分)做冲洗油。14时左右,班长王某、外主操俞某、周某一起到装置边界处改流程,未按规定进行检查、确认就进行引油操作。在打开边界处两道阀门后,低氮油从第二、第三道阀门之间的放空阀喷出,遇附近高温蒸汽管线起火,王某被烧成重伤。根据上述事实,该起事故直接原因有()。

A.操作人员严重违章,在改流程过程中未按规定进行检查、确认就进行引油操作

B.企业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C.员工安全风险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到位

参考答案:A

8.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造成该工段414㎡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km,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若干。经调查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止逆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负责充装钢瓶的液氯工段工人在充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没有事故应急预案。根据上述描述,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建立()。

A.应急救援预案

B.应急救援组织

C.应急救援体系

参考答案:B

9.在某企业仓库中储存着大量化工和建材产品,有水泥、五金件、油漆、溶剂、双氧水、无水酒精等。检查员检查发现在一个大房间中,整齐码放各种商品,建材和化工产品交错放置,产品标识齐全,在门口,整齐放着4个干粉灭火器,其中2个灭火器的压力表的指针在红色区域。根据上述描述,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的职责有()等。

A.定期检查灭火器

B.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C.撰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参考答案:B

1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对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最高可处上一年年收入()的罚款。

A.60%至100%

B.50%

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