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五项管理”责任基石,护航学生成长之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五项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全方位加强对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的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实现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特构建以下“五项管理”责任落实体系:
一、组织领导架构
组长
由校长担任,全面统筹“五项管理”工作,负责整体规划、决策与协调,引领学校“五项管理”工作的方向。
督导员
教导主任出任督导员,负责监督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检查工作进度与成效,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成员
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为成员,具体承担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施任务,落实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管理细节。
二、手机管理:合理把控数字世界“钥匙”
责任人
校长负总责,教导主任与各班班主任为具体实施人。
管理举措
入校申请与保管制度:精心建立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机制。若学生确有携带手机入校需求,需经家长同意后,向班主任提交书面申请,班主任审核通过并报备至教导处。入校后,手机由班主任统一收纳至班级指定的“养机场”(办公室指定存放位置),安排专人负责保管。校园内设置专门的手机保管装置,确保手机存放有序、安全。明确规定在校时间内,学生不得将手机或电话手表带入课堂。放学后方可从班主任处领回手机。
沟通保障措施:校内配备公用电话,同时通过班级群公布教师办公电话及学校相关部门常用电话,为学生在校园期间与家长沟通提供便利渠道。当遇到恶劣天气、学校临时工作调整导致社团活动及课后延时班课时变动等特殊情况时,学校会及时通过班级群、社团群等渠道通知学生及家长,确保信息传递及时、顺畅。
三、作业管理:精准调控学业“负担秤”
责任人
教导主任主责,各学科任课教师为具体执行人。
管理举措
分层作业设计:任课教师依据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差异,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基础层作业注重巩固课堂知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层作业增加知识拓展与应用内容,供学有余力学生选做;拓展层作业聚焦思维训练与创新实践,激发优秀学生潜能。
总量控制与协调:建立作业总量审核机制,教导主任每日对各学科作业量进行统筹协调。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每周通过班级群向家长公示作业内容与预计完成时长,接受家长监督。
四、睡眠管理:悉心守护休息“能量源”
责任人
班主任为主责人,家长协同配合。
管理举措
作息时间引导:学校明确规定学生作息时间,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充足睡眠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同时,指导家长为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睡眠监测与反馈:建立学生睡眠监测机制,班主任每周通过问卷调查或与家长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睡眠情况。对于睡眠不足的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如调整学习计划、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等。
五、读物管理:用心甄选知识“营养剂”
责任人
图书馆管理员牵头,语文教师协助。
管理举措
读物准入审核:严格把控课外读物进校园渠道,建立读物推荐审核制度。图书馆管理员与语文教师共同对推荐读物进行筛选,确保读物内容积极健康、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禁止未经审核的读物进入校园,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严肃处理。
阅读活动促进:定期开展校园读书节、阅读分享会等活动,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在图书馆设置不同主题阅读专区,推荐优秀读物目录,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六、体质管理:全力锻造健康“活力盾”
责任人
体育教师为主责人,班主任配合。
管理举措
课程与活动落实: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广播体操、跳绳、踢毽子等多样体育项目。定期举办校园运动会、体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体质监测与提升: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体育教师根据监测结果,为体质较弱学生制定个性化体育锻炼计划,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同时,通过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在课余时间陪伴孩子进行体育活动,共同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