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面向高层次技能人才需求的专业硕士培养机制研究.docx
文件大小:43.79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6.98千字
文档摘要

面向高层次技能人才需求的专业硕士培养机制研究

余建国王素立周鹏

[摘要]新技术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提出了新要求,面向应用的专业硕士学历层次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应对这样的需求。新技术背景下,高层次技能人才需要充分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整合能力及协同管理能力,但在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协同学习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仍严重制约其能力的提高。实施基于问题导向的系统化理论知识教学,开展有深度的校企融合实践培养,实现跨学科与专业的协同教学,是解决培养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专业硕士;高技能;培养模式;人工智能

[基金项目]2022年度郑州航院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面向高层次技能人才需求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2022YJSJG38);2021年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OBE理念下计算机类专业实践基地建设”(202101077020);2022年度郑州航院师德师风专项课题项目“师德师风测评指标及其信息化监测系统开发研究”(SD202203);2022年度河南省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立项建设名单“Python程序设计”(教高〔2023〕72号-99)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27-0165-04[收稿日期]2022-09-28

“物智能,人智慧”,智能化的物能够解放人,使人走向更大的智慧[1]。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影响了人们对“智慧”的必然需求。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更多的技能操作工作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程序化的重复操作,更是知识与操作的深度融合。高技能人才将成为未来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其工作形式更多地表现为数据驱动的动态决策过程及相对复杂的协同处理过程。技能工作能力的体现更多地基于知识与数据分析的决策能力和对环境与数据理解基础上的“智慧化”的操作技能。技能的智慧化升级必然导致新技术环境下技能型人才知识层次与能力结构的升级。在学历层次方面,基于技能需求的人才不仅限于中职、高职或本科,需向更高的学历层次拓展,包括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作为对传统技能型人才的升级,专业硕士学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要。

一、高层次技能人才学历层次需求分析

在许多领域,技能表现为知识与操作深度融合下的创造性劳动。智能时代的技能不仅是经验、熟练程度及其对工具的使用。技能型人才群体应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其中的高技能人才应具有充足知识与素质支撑的专家型行业技能。本科阶段相对通识教育即使加上一定程度的应用实践也不能满足当前对复杂性技能与水平的要求,需要专门的教育层次支持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的深度融合。需要教育供给侧能够适应这种需求,通过教育供给侧改革,优化我国人才供给结构[2],从而拓展并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学历层次,形成从中职、高职到本科、研究生的多学历层次,满足不同层次技能工作对人才的需求。专业硕士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3]。体现的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上的技术创新能力与高层次技术工作[4]。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学历有必要建立在本科学历层次之上,形成更高的学历层次,即面向行业的高技能型专业硕士,成为“知识型”“管理型”的高技能人才等[5]。

硕士阶段不再是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及学术训练,而是面向行业学习能力的培养。其能力体现不在于学术创新或技术创新,而是对已有知识的应用理解以及对新技术的适应与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与优化。专业硕士是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是在本科相对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直接面向特定职业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层次供给,填补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空白。

二、高层次技能人才的能力结构分析

(一)充分的知识储备

任何类型的职业都面临新工科技术的机遇与挑战。不具备相对系统的理论知识与人文素养的人才难以胜任技能型工作。如在软件开发领域,基于简单语句或接口调用的编码操作已不能完全适合当前的行业要求。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编码操作需要对相关模型有一定理解,接口调用不再是简单的数值参数传递,而是需要理解并维护高质量的数据,同时设计并传递算法流程(如TensorFlow开源软件库的使用)。这就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与环境感知能力,但这种能力仅通过高职甚至本科阶段培养难以完成。再如,传统上完全依赖经验或简单知识的饮食服务业,未来仍然需要以一定的化学、物理、营养学及生物学知识作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不断科学改进与创新食品操作方法。高技能操作是基于知识与数据的决策过程,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是未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

(二)知识学习与综合能力

传统操作基于经验与规则,复杂操作基于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应变能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