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放射性衰变基本知识.ppt
文件大小:10.95 MB
总页数:3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5.74千字
文档摘要

**(二)韧致辐射:β-与物质相互作用会受到原子核电场的排斥,将部分能量以电磁辐射或光子流的形式释放出去,这种电磁辐射或光子流称为韧致辐射。韧致辐射的发生几率与β-的能量及被作用物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尽可能地减少β射线产生的韧致辐射,应该选用原子序数低的材料作为屏蔽材料,比如铝、有机玻璃等。第23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湮没辐射:β+与物质相互作用会受到原子核电场的吸引,正负电子结合成为一对能量各为0.511Mev的光子,这个过程称为湮没辐射,湮没辐射是PET显像的基础。(四)吸收和射程:吸收:带电粒子引起电离和激发的同时逐步损失能量,当其动能全部或接近全部消失时,原来的射线不在存在,这一现象称为射线的吸收。射程:射线从入射到完全消失所经过的直线距离称为射线的射程。α﹤β﹤γ第24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25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γ射线(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一)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effect):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将所有的能量都传给被作用物质原子核的核外电子,使其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这个自由电子称为光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光电效应(由光子到电子)。发射光电子的原子内层电子出现空位,故可发射特征X射线。第26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康普顿效应(Comptoneffect):当光子的能量远大于壳层电子的结合能时,γ光子将其部分能量传给被作用物质原子核的核外电子,使其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这个自由电子称为康普顿电子,γ射线失去部分能量改变运动方向射出,称为康普顿散射光子,这个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第27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电子对生成效应(pairproduction):能量超过1.02Mev的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γ光子在原子核电场的作用下产生一对正负电子,这种作用称为电子对生成效应。1.02Mev的能量是产生一对正负电子的最低极限值。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生成效应的几率,随γ光子的能量和物质原子序数的不同而不同。第28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般而言,低能γ射线通过高原子序数物质时以光电效应为主;中能γ射线通过低原子序数物质时以康普顿效应为主;而高能γ射线通过高原子序数物质时以电子对生成效应为主。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光电子、康普顿电子、生成电子对等次级电子可以进一步引起物质的电离和激发。第29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0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一)弹性散射(碰撞):中子将一部分能量传给被碰撞的原子核,使其脱离电子层而运动形成反冲核,反冲核使物质的其他原子发生电离和激发,而中子本身速度减慢,方向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弹性散射。实验表明:中子与其质量相近的原子核碰撞时损失的能量最多(如氢核),所以,中子易于被含氢多的物质如水、石蜡等减速吸收,这在中子防护上具有重要意义。第31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核反应:快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作用放出带电粒子而形成新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形成的新核如果是放射性核素则继续衰变放射出β、γ射线,使物质原子产生电离或激发,称为感生放射性。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核反应是中子反应堆工作的基础,也是中子弹的杀伤因素。比如23Na+10n→24Na+γ可写成23Na(n、γ)24Na等。第32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常用辐射量及其单位一、照射量(exposure):是直接度量X、γ射线对空气电离能力的量,可间接反映X、γ辐射场的强弱的一种物理量,其定义是:X或γ射线在单位质量为dm的空气中与原子核相互作用,释放出来的全部正负电子完全被阻止时,所产生的同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dQ与dm之比,即X=dQ/dm。照射量的SI单位为库仑·千克-1。照射量仅适用于能量在10Kev-3Mev范围内的X、γ射线。第33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吸收剂量(absorbeddose):单位质量(dm)被照射物质所吸收的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dE,用D表示:D=dE/dm吸收剂量的SI单位为J·kg-1,SI单位专名为戈瑞,符号Gy,Gy=1J·kg-1。三、当量剂量(equivalemtdose):是衡量各种辐射对生物机体危害程度的物理量。它是修正后的吸收剂量,即吸收剂量与辐射权重因子的乘积。用H表示,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