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策略研究.docx
文件大小:21.76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5.47千字
文档摘要

“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实施原则,以及融入“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举措,提出应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以及评价体制完善等四个方面推进思政育人实践,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国际传播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成效。

关键词:“讲好中国故事”“大学英语”课程课程思政育人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期待他们胸怀天下,拓展世界眼光。[1]“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东西方文化与价值观的交融之地,应充分利用其学科优势将语言与文化有效融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进而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完成大学英语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主题多元化,涵盖了文学、科技、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课时多、周期长,对学生成长具有深远且广泛的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当今世界变革风起云涌,政治与经济问题复杂交织,在此时代背景下,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2]构建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正是我们党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稳固道义高地所提出的战略举措。近年来,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与内容得到进一步革新。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还能促进中国正面形象的全球传播。

(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当今国际秩序的调整与变革给中国国际关系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和重要机遇。某些国家不断鼓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或“中国崩溃论”,意图破坏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为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我们迫切需要大力培养一批既深谙中国国情,又熟悉西方话语体系的优秀人才。他们能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的真实面貌。高校乃育才之基地,大学英语教育需与时俱进。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3],这不仅是语言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传播的使命担当。

(三)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质上是帮助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中熟练运用语言及非语言方式,深入理解并遵循不同社交规范,从而具备有效沟通、解决难题及促进合作的能力。[4]通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故事中的内容,开展东西方文化比较教学,学生不仅能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还能学会尊重他国文化,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跨文化交流。大学英语教学要利用自身受众面广、辐射力强的特点,发挥其独有的跨文化育人学科优势,主动对接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5],为各专业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实施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故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实施原则。

(一)坚持讲中国故事和讲道理深度融合

“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6]运用中国故事启迪学生步入“道理”的殿堂,进而领悟“道理”的精髓,最终实现以“道理”为核心的育人目标,是“大学英语”课程“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理念和路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深度融合英语语言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将讲中国故事和讲道理有机统一,鼓励并引导学生用英语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帮助学生将所学的中华文化精髓内化为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坚持传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

传承与创新、坚持与发展,这二者之间始终维持着紧密的辩证关系。[7]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以及思想的变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故事集历史的深邃、现实的鲜活以及未来的憧憬于一体,始终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焕发新的生机,人物和事件、历史和现实、理想与奋斗皆可成篇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尝试。

(三)坚持过程性和有效性的统筹兼顾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一个结果导向的目标,还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要明晰讲什么故事,如何讲故事,在什么时候讲故事,不仅要着眼于中国话语的宣传,还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的高度进行统筹把握。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积极讨论和主动表达;同时,教师需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