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肉鸡无抗饲料生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文件大小:30.09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8.37千字
文档摘要

1

肉鸡无抗饲料生产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一、目的意义

1.产业发展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抗菌素耐药:全球监测报告》,全球每年有70万人死于“超级细菌”感染,其中包括23万新生儿,到2050年,抗生素耐药每年将会导致1000万人死亡,其中中国将占据100万(WHO,2014)。目前,我国每年有8万人、美国有3.2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生产抗生素大约21万吨,除去原料出口(约3万吨)外,其余18万吨在国内使用(包括医疗与农牧业使用),人均年消费抗生素138g,这一数字是美国人的10倍。滥用抗生素还造成了医疗费用的无谓增长,我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耐药性对劳动力健康和生产部门的实质性危害可能使GDP下降2%~3.5%。抗生素滥用也会损害人体多个系统、器官及组织的功能,并导致二重感染和菌群失调;抗菌药物能诱导产生内毒素,一些抗生素是内毒素诱导剂,快速杀菌类抗生素是最强的内毒素诱导剂;此外,由于畜禽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食品药物残留、江河湖泊和农田土壤污染,严重危及我国人民的健康。因此,我国启动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据此,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94号公告在2020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这标志着,在动物养殖领域,饲料禁抗、养殖减抗、食品无抗是必然趋势。无抗饲料的提法起源于欧洲2006年初开始法律上全面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这类似我国2020年的饲料禁抗政策。欧洲2006年饲料禁抗后,由于养殖问题增多,2007年处方抗生素用量提升了约40%;但此后,养殖场用药量开始逐年下降,到2014年底用药量与2009年相比,降低了58%。养殖场抗生素用量总体呈现先短时间上升,然后总体下降的趋势。此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无抗畜牧业是实现真正的绿色畜牧业、有机畜牧业的基础,只有做到无抗畜牧业,才能生产出符合标准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2

2.必要性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加快畜禽生长发育,生产上不合理、不规范地使用大量饲用抗生素,导致了一系列问题。食用过量抗生素后,畜禽机体免疫力下降、体内菌群失调,会使得畜禽慢性病增多。长期超量使用饲用抗生素会造成畜禽机体残留,

即使畜禽产品在家庭中的烹饪过程中经过温加热消毒,残留的抗生素也不能完全被消除。长此以往,抗生素在人体内慢慢积累导致人体的菌落结构发生改变,降低机体免疫力,引发体内器官发生病变。同时,饲用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人畜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机率增由于使用抗生素能引起药物残留、抗药性和安全问题,可能影响到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因此,世界许多先进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提出限制,如欧盟于200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使用作为饲料添加剂。按照我国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

2020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这是我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重要措施。饲料禁抗后将对养殖产业产生一系列影响,比如一定时期内生产水平的降低,饲料中禁抗可导致养殖端治疗用抗生素用量的增加,而生产水平的降低、临床治疗用药改变又可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养殖业在多重压力下艰难前行,基于此,

新形势下哪些营养技术手段能够科学有效地助力“降本增效”就成为当下全行业关注并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标准旨在建立肉鸡无抗饲料配制规程,从饲料配制的各个环节规范饲料的配制,如饲料原料质量的选择、饲料配方、营养成分指标、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并科学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特别是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等能够耐受制粒温压条件)、酸化剂、酶制剂和植物提取物等替抗产品。该标准便于在饲料场、养殖场等应用,以缓解禁抗饲料对家禽养殖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我国农业、畜牧等行业的健康发展。

3.可行性

在当前形势下,从饲料端减少饲料源性致病因子的带入,提高动物免疫力,保障肠道健康尤为重要。主要策略是提供精准营养,维护肠道健康。其实现途径是①精准营养;②精准配方;③优质原料;④替抗产品。当前技术条件下,本标准较易实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起草单位具有较强的标准化工作基础、技术力量和项目经费保障。

3

4.预期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4.1保护公共卫生安全,防止人畜耐药性,保障人类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抗菌素耐药:全球监测报告》,全球每年有70万人死于“超级细菌”感染,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