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上网服务公司火灾事故应急预案.docx
文件大小:21.4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2.98千字
文档摘要

上网服务公司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上网服务公司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火灾导致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保障顾客和员工的生命安全,维护公司正常运营秩序,切实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特制定本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二、危险性分析

(一)公司基本概况

(略)

(二)危险性分析

上网服务公司经营场所属于人员密集区域,存在诸多火灾风险因素。从场所特性来看,电器线路繁杂、用电负荷大且运营时间长,同时可燃物较多、财物集中,人员流动频繁且管理难度大,一旦出现火源,火势极易蔓延,进而引发群死群伤的严重事故。

在建筑防火方面,选址是否恰当、安全出口和疏散标志是否符合要求以及装饰材料是否具备阻燃性至关重要。若公司选在耐火等级较低的场所甚至居民住宅楼内,火灾发生时火势蔓延速度快,不利于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安全出口的数量、门的宽度以及开门方向若不满足规范,会在紧急情况下严重影响人员逃生效率。此外,装修若大量使用可燃材料,遇火源后易燃烧并释放大量有毒烟气,导致人员短时间内窒息死亡。窗户作为潜在的紧急逃生出口,若为防范财物丢失而安装防护栅栏且未预留逃生通道,将极大阻碍人员疏散。

电气安全隐患也较为突出。由于电器线路多、用电量大且长时间运行,存在通电线路过负荷的风险。布线不规范、电路超负荷运行、乱拉乱接电线以及人为损坏电线等情况,都可能引发电气火灾。同时,断路造成的相间电压不平衡,可能烧毁电脑、空调等用电设备从而引发火灾;电脑、空调、电取暖器等设备自身故障也可能引燃可燃物;工作人员若过量使用乙醇、丙醇等挥发性易燃液体作为清洁剂擦拭微机电路板、电器元件及地板,接触电气火花后极易引发火灾;电脑长期工作导致元器件过热甚至老化,也会增大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人为因素同样不可忽视。人员流动性大使得不确定因素增多,部分顾客可能违反规定擅自吸烟,或吸烟后未及时熄灭烟头,从而引发火灾。公司内若使用液化石油气烧水做饭,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火灾的引火源。此外,还需防范人为纵火等恶意行为引发的火灾。

三、组织机构及相应职责

(一)抢救指挥部

总指挥:总经理

全面负责火灾事故的调度指挥工作。接到火灾通知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援,统筹协调各应急小组的行动。火灾事故处理完毕后,负责组织开展事后调查,妥善处理善后工作,包括对受灾人员的安抚、财产损失的统计等。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

协助总指挥开展工作,在总指挥不在场时,全面履行总指挥的职责,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报警联络员:吧台值班人员

当火灾发生时,保持冷静,迅速准确地向总指挥、副总指挥、各应急小组以及消防、公安、医疗等相关政府部门报警。详细说明火灾发生的地点、时间、火势大小、燃烧物质等关键信息,为后续的救援工作争取时间。

(二)抢险抢修应急组

组长:安全经理

组员:4人

接到火灾通知后,组长立即组织组员切断事故区域的动力电源,防止因电气原因导致火势扩大或引发触电事故。根据公司人员分布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疏散计划,明确火灾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路线。在各区域设置醒目的箭头标识指示出入口,确保安全出口的利用率均衡,避免出现拥挤、堵塞等情况。平时对工作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和训练,使他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序组织疏散人流,引导顾客和员工按照指定路线疏散到安全区域。在经营期间,督促工作人员坚守岗位,确保安全通道、楼梯和出入口畅通无阻,严禁锁闭安全出口,不得在通道堆放物资。组织疏散时,通过广播、喊话等方式进行宣传,维持现场秩序,稳定人员情绪,确保疏散工作快速、有序进行。同时,要求工作人员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火场自救的基本技能,清楚安全出口的位置、消防器材的摆放地点以及逃生的基本方法,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抢救防范应急组

组长:部门经理

组员:3人

接到通知后,组长迅速带领组员赶赴火灾现场,负责抢救被困人员和重要物资,同时开展灭火工作。在现场维护秩序,对周边区域进行检查,防止火势蔓延。保护火灾现场的原始状态,为公安消防部门的调查取证提供便利。负责整个公司区域的治安防护工作,加强巡逻,防止不法人员趁机进行盗窃、破坏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公司在火灾事故处理期间的治安稳定。

四、预防措施

(一)建立健全各项安全防火责任制度,明确公司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防火职责,将防火工作落实到具体个人,确保责任到人。

(二)定期开展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火险隐患和一切违章行为,及时进行整改和制止。对于暂时难以消除的火险隐患,制定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确保消防安全。

(三)建立公司防火档案,确定本公司的防火重点部位,如机房、配电室、人员密集的营业区域等。针对这些重点部位,制定详细的灭火、疏散、逃生方案,并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防火知识和灭火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