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MDT联合PBL的教学模式
徐琪汤净谭琰
[摘要]消化系统疾病复杂、多变,往往会涉及多个脏器,部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非常棘手,常常需要通过多个学科会诊进行一次甚至多次的共同讨论,才能最终制订出诊疗方案。鉴于此,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开拓教学思维,摸索出适合消化科住培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以期提高住培教学的质量。围绕基于MDT理念联合PBL的教学模式在消化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简要阐述该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此教学模式在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MDT;PBL;教学;消化科
[基金项目]2021年度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MDT联合PBL的教学模式在消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Hnjg2021-72);2020年度海南医学院教育科研课题“基于MDT联合PBL的教学模式在消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HYYB202013)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24-0065-04[收稿日期]2022-06-10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是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后进入临床轮转学习的过程,是我国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培能为年轻医师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住培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1]。
消化系统涉及消化道、肝脏、脾脏、胆胰等多个脏器。消化系统疾病复杂多变,往往会涉及多个专业。虽然学员在学校已经学习了消化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但受传统讲授教学法(Lecture-baseLearing,LBL)的影响,各教学内容被分在多个基础学科中,这就容易造成学员对消化系统疾病缺乏全面、完整、系统的认识。目前,在住培带教中仍主要采用LBL教学法。此种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模式相对单一,学科之间的交叉较少,学员参与度低,不利于培养学员的主动学习能力[2]。近些年,我国部分医院将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Team,MDT)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运用在各种肿瘤的临床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5]。但学界对于此种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教学研究甚少。因此,为提高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教學效果,本研究将MDT联合PBL教学法运用在消化科住培教学中,本文简要分析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MDT在消化科住培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临床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患者因同一种疾病就诊于不同科室而得出不同的诊疗方案,例如巨块型肝癌患者首诊于肝胆外科建议手术切除;首诊于介入科,建议射频消融;首诊于肿瘤内科,建议药物靶向治疗+化疗。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其主要原因是单一学科的专科医生把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常常只从本专业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没有全局观,更没有以病人为中心,临床思维存在局限性[6]。MDT模式的精髓在于从疾病的整体观念出发,以病人为中心,由跨学科、跨专业的多名专家组成医疗团队,从疾病的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期为患者提供符合其自身情况的规范化的最佳治疗方案[7]。这也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会诊方式和诊疗手段之一,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在院内已成立炎症性肠病、肝硬化并发症、脂肪肝MDT组多年,定期进行相关病例MDT讨论。另外,我科为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感染病专科医疗联盟成员单位,会定期通过远程视频方式进行MDT病例讨论、疑难病例多学科查房,MDT模式较为成熟。但在既往的住培教学中,遇到上述MDT讨论或多学科查房时,住培学员只是以观摩、旁听为主,并没有机会参与讨论和发言。因此,将MDT理念应用于住培教学,以期能够打破单一科室和专业的局限性,实现临床多学科交叉,帮助住培学员建立对疾病认识的整体观念,避免“一叶障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二、MDT联合PBL教学模式在消化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目前在住培教学中常用的为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相比,教师和学生的主角位置互换,PBL教学法更加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有研究表明,与LBL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能更好地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8]。因此,将MDT模式与PBL教学法相结合并运用于消化科住培教学,有助于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与能力。具体实施方法如下:提前两周组织住培学员开会,介绍教学流程,告知讨论病例,进行角色分配,下发学习讨论任务,要求学员围绕问题查阅相关文献、指南共识等资料。在MDT病例讨论中,引入角色模拟的概念,尽量根据住培学员不同的专业,将其分为各个小组,分别扮演不同专业的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