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传播者》教案设计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苏少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有趣的传播者》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重要一课。本课题聚焦于各类传播媒介及其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图片和案例,展示了不同类型的传播作品,如海报、招贴画、广告等,让学生
了解到这些传播作品在信息传递、文化传播和社会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从艺术角度来看,教材呈现了多种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包括色彩的运用、图形的设计、文字的排版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传播作品背后的创意和设计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通过对不同主题传播作品的介绍,如环保、公益、商业等,让学生认识到传播艺术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欣赏这些传播作品,进而进行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向中学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审美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美术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知识,但对于传播艺术这种较为新颖的领域还比较陌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
神,这为学习《有趣的传播者》这一课题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然而,他们在观察和分析能力上还不够成熟,对于传播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次信息和设计理念可能理解不够透彻。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创意不足、表现手法单一等问题。同时,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美术基础和学习能力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内容,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传播艺术的概念和常见形式,如海报、招贴画、广告等。
2.掌握传播作品中图形、色彩、文字的设计原则和表现手法。
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传播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优秀的传播作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水平。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3.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传播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传播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参与公益主题的传播作品创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展现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传播艺术的概念和特点,明确传播作品的功能和作用。
2.掌握传播作品中图形、色彩、文字的设计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这些元素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
3.学会分析优秀传播作品的创意和设计理念,从中汲取灵感,为自己的创作服务。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设计出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传播作品。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在传播作品中准确地表达主题和信息,避免信息传达的模糊和歧义。
2.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创作出具有独特创意和个性的传播作品。
3.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如图形的绘制、色彩的搭配、文字的排版等,确保作品的质量。
4.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完成高质量的传播作品。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传播艺术的概念、特点、设计原则等知识,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传播艺术。
2.欣赏法:展示优秀的传播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4.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含大量优秀的传播作品图片、视频等资料。
2.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水彩笔、颜料、纸张等。
3.展示道具,如展示架、展板等,用于展示学生的作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新课
1.教师提前在教室门口张贴一张色彩鲜艳、设计独特的海报,内容是关于学校即将举办的一场环保活动。当学生进入教室时,引导学生注意到这张海报,并提问:“同学们,当你们走进教室看到这张海报时,有什么感
受?它想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
2.播放一段精彩的广告视频,视频内容可以是一款新型电子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