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
编写)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周围的植物”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
中“周围的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我们自己”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
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
单元最后都有“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内容。
(1)“周围的植物”单元:本单元以观察、记录、交流能力为培养重点,
促进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与思维发展。通过各类观察活动,让学生知道描
述植物的方法,认识到植物的需要。通过对生活中植物的用途的了解,真切
感受到植物,作为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美
享受。同时通过单元小结、科学阅读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
阅读板块的插图和文字认识更多周围的植物,感受到植物的多样性。
(2)“我们自己”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了解了我们身体的基本结构,
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每个感觉器官都有各自
的功能,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本单元还帮助学生回顾自己从
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变化,推测未来的身体信息,引导学生关注身体的生长,
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知道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了解保护感觉器
官的方法,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2.板块分析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
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
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
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
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
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
生的。具体说明如下: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
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
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
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
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
法和工具等。
(3)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
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
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
(4)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外开展进一步
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
科领域的学习进行联系。
三、教学目标
1.“周围的植物”单元
(1)科学观念
ɡ知道植物是各种各样的,认识一些植物的外部特征。
ɡ知道植物具有很多特点,能识别植物之间的异同。
ɡ知道植物的生存需要环境,认识到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特征不同。
ɡ知道几种常见植物的名称。
ɡ知道植物需要水、阳光、空气等条件,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出现的变
化。
(2)科学思维
ɡ通过回忆、交流、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与比较一些植物,认识到植物是各种
各样的。
ɡ通过对植物特点的比较、分析,能概括出植物特点,尝试描述观察到
信息。
ɡ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分析植物的不同之处。
ɡ通过观察和画“像”记录,能分析植物与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
ɡ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搜集证据,体会植物在不断地生长变化。
(3)探究实践
ɡ能运用多种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