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助理服务指南》编制说明
一、标准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
1、标准制定背景
在2021年7月公布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专栏“残
疾人教育重点项目”中特别对推动残疾儿童康复及融合教育发展创造条件、
提升质量。未来,随班就读是我国残疾儿童走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主要
模式。国家在政策方面进行大局引领和整体规划,不断加强随班就读的重
视和投入。这些政策体现了国家层面,支持特需儿童走入普通学校,和普
通孩子一起接受教育。
与政策相呼应的是,我国有数量庞大的特需儿童需要接受学前以及义
务教育教育阶段的教育。《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
2020-2021》中国现有残疾人8500万,占人口总数6.12%。到2030年将达
到1亿。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2006年)显示:全国约有0-6
岁特殊需要儿童167.8万,每年新增19.9万;现全国有0-14岁特殊需要
儿童约900万。
融合教育不同于个别化干预计划,无法达到一对一的高度关注,大量
特殊需要儿童在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上存在诸多的困难。例如在学习上
书写困难,难以跟随课堂教学,不听从老师的指令。在行为方面,多动注
意力不集中,安坐困难,离座哭闹行为。交流方面,不表达自己的需求,
哭闹,难以讨论或者交换意见。生活自理方面,难以独立上厕所,洗手,
难以做时间管理等等。普通学校的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具备教育特需
儿童的专业知识。这时,就需要有专门的老师走进普通学校和课堂,在现
场对特许儿童展开一对一的指导教学。融合教育助理人员是指具备ABA知
识和技术的家长、行为分析师或志愿者等,进入幼儿园、小学教室或其他
的学习场所,对需要特殊支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行为支持。在现场引导孩
子运用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并逐渐掌握。
随着特需儿童数量的增长,学校和家长对融合教育助理人员的需求与
—1—
日俱增。而目前我国融合教育助理教师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从事融
合教育助理工作的人数并不多,培养的融合教育助理教师供不应求,也很
难满足家长和学校的需求。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融合教育助理老师尚未形
成职业化趋势,工资低,压力大,专业人士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职
业和管理规范。
融合教育助理的工作需要有应对特殊儿童及特殊儿童问题行为的丰
富经验以及与学校沟通的经验,除了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方面的技能,也
必须了解工作场所的规章制度、要求以及工作规范,需要有自己的工作流
程。包括前期咨询、访谈、评估、召开会议、确定安置形式、实施协同或
者抽离教学、进行调整、档案整理、期末总结等,这些工作都必须符合规
范,从而增进双方彼此的了解,帮助特殊儿童在园在校更好适应。
2、标准任务来源
下达部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年度:2022
计划编号:CARD202206
标准主要由北京市海淀区睿智全纳教育康复中心、北京现代睿智融
合幼儿园、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联合起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晶晶、赵巧云、刘新学、李媛媛、谷长芬、齐
雪婷、惠丹、赵琦、张红丽、李世双等。
主要分工:黄晶晶作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的研发主任,是本文件编
写的总负责人,全面负责标准的总体策划、专家外联、团队建设分工、统
筹安排、校审和主题结构的编写;赵巧云、刘新学高校专家,给本标准的
建设提供了思路和结构编写上的宝贵意见;李世双、惠丹是本标准的主要
编写成员,其中李媛媛主要负责中文文献的查阅和术语的撰写,惠丹主要
负责外文文献的查阅和其余文字部分,李世双主要收集行业一线助理人员
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提供编写的一手资料;齐雪婷、谷长芬分别是学
校、残联系统的资深专业人员,负责本标准的前期意见表达和后期调整;
赵琦、张红丽是机构负责人,负责对整个行业资讯和动态的整体把握。
—2—
二、主要工作过程
主要说明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和协作单位起草标准的工作过程,以及在
标准起草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等。
1、启动阶段
2021年底标准起草单位了解到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进行行业团体标
准建设推广的信息,基于多年来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