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子学堂走向精品女大
摘要:女子大学实施特色办学的发展战略是当代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与根本出路。被誉为韩国女性发展的象征,科学与艺术殿堂的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正是凭借其成功的特色办学之路从全球众多女子大学中脱颖而出。从女子教育到女性文化成为梨花女子大学精神发展的指向标。本文从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与办学路径三方面对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特色办学进行深层次探讨,希冀对我国的高等教育的特色化办学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女子教育女性文化
当前,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多元化为女子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对应的挑战。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环境中,女子大学如何争取一席之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学界逐渐达成了共识:女子大学走特色办学的道路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经验,也是满足社会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的必然选择,更是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发展的根本出路。[1]全球范围内的女子大学都在积极探索特色办学,以期在这个领域找到新的发展机会。其中,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正是在特色办学发展战略的推动之下,从众多女子大学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高水平女子大学之一。
一、梨花盛开:韩国女子大学的特色办学之路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女子大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86年5月31日,当时美国传教士玛丽·斯克兰顿(MaryScranton)在韩国汉城市(今首尔特别市)创办了女子教会学校,开始只招收了一名女学生。[2]这所学校的创办宗旨是“将韩国人民提升为更文明的人”,由此开启了针对韩国女性的教育历程,也奠定了梨花女子大学独特的办学风格。梨花女子大学的名称是在建校的第二年由韩高宗皇帝赐予,最初称为“梨花学堂”。作为韩国最早的女子教育机构之一,梨花女子大学以基督教理念为基础,专注于女性教育。长期以来,以顺从和忍耐为美德的韩国女性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建立起以全新价值观为核心的女性文化,这种文化在韩国土壤中得到了扎根和发展。[3]梨花女子大学从小学教育开始,此后不断发展,1904年发展为中学,1910年设立四年本科专业,发展为女子学院。1939年,金海伦博士出任院长一职,从此“梨花开始了以朝鲜女性为院长的时期”,梨花女子大学在此期间规模剧增,声誉鹊起。1945年,梨花女子大学获得了韩国文教部的认可,确立了作为综合大学的基础,这在梨花女子大学前进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篇章。
此后,梨花女子大学以实施新式教育为改革方向,将其特色办学推向一个新高度。1961年,金玉吉教授担任梨花女子大学校长,在她的引导下,梨花女子大学进行了重要的行政改革,不仅扩大了专业设置,还重视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1979年,郑义淑教授接任校长,提出了培养具有信仰和历史责任感的专业人才的愿景,强调这些人才应具备全球视野和民族意识,专注于学术研究,并能体现梨花女子大学的独特精神和价值观。进入21世纪以来,面临新的挑战,新任校长金桑瑜提出,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致力于女子教育的国际中心,成为女子教育的全球领导者”,将“率先梨花”作为发展蓝图,以掌握在教育领域中的主导权,培养适合全球化同时又具有灵敏和容忍内质的未来女性人才作为特色办学的战略目标,并致力跻身于全球100所最佳大学之列。
二、兴校之本: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办学特色
(一)办学理念:培养上帝仆人转向锻造现代女性
每一所大学存在与发展或显性或隐性地受一种或几种大学理念的影响,约翰·亨利·纽曼(JohnHenryNewman)认为“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威廉·冯·洪堡(WilhelmvonHumboldt)倡导“大学是高等学术机构,是‘带有研究性质的学校’”[4],“威斯康星理念”(WisconsinIdea),即把社会服务引入大学理念之中,社会服务成为与教学、科研相并列的大学职能之一。“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也逐渐成为梨花女子大学办学的应有之义。建校之初,梨花女子大学把培养“上帝的仆人”,即“具备基督精神的韩国女性”作为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梨花学堂是韩国最早的女子教育机构,其建立基于基督教精神。在以顺从和忍耐为美德的传统社会中,韩国女性在梨花学堂找到了自我,新的价值观为女性文化在韩国扎根提供了基础。随着社会对女性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梨花学堂在基督教精神的指引下不断深化发展,提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女性文化构想。1939年,金海伦博士担任院长,标志着“朝鲜女性担任院长的时代”的开始,这本身就是梨花女子教育成功的体现,展现了韩国现代女性文化的进步。此后,在金玉吉、郑文淑、金桑瑜三位校长的带领下,梨花女子教育逐渐向好。纵观梨花女子大学的百年发展史,梨花人秉持“基督精神”,并不断用现代女性文化理念进行诠释,逐步形成了目前基于现代女性文化的办学理念。这一文化理念充分体现在梨花女子大学的校徽之中,“真、善、美”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