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校服穿着规范和管理要求.docx
文件大小:15.69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2.06千字
文档摘要

校服穿着规范和管理要求

一、总则

(一)目的与意义

规范校服穿着是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统一着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消除学生间的服饰攀比心理,营造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同时,整齐的校服也是展示学校精神风貌、树立良好校园形象的重要载体。本规范旨在明确校服穿着要求,加强日常管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着装规范,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校全体在校学生,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以及正常教学日、学校集体活动、校外实践等各类场景。

(三)基本原则

规范性原则:明确校服穿着的具体标准,确保全体学生着装统一、规范。

舒适性与安全性原则:在强调规范的同时,充分考虑校服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保障学生日常学习和活动不受影响。

教育性原则:将校服穿着规范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自律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校服穿着规范细则

(一)日常着装要求

基础搭配

上衣:必须按要求扣好衣扣,不得敞怀、披搭在肩上;衬衫应束入裤腰内,保持平整,不得随意卷起袖口或下摆。

裤子/裙子:长度适中,不得私自裁剪、修改款式,运动裤需搭配运动鞋,裙装应搭配白色或黑色袜子。

配饰:穿着校服时,可佩戴学校统一配发的校徽、红领巾(少先队员)、团徽(共青团员)等标识,不得佩戴夸张的首饰、挂件。

季节着装标准

夏季校服:包括短袖衬衫、短裤/短裙,天气炎热时可单穿,但不得外搭其他衣物。

春秋季校服:长袖运动套装或衬衫搭配长裤/裙子,如需添加外套,应选择与校服风格协调的纯色款式,不得穿着奇装异服外套。

冬季校服:以保暖型冲锋衣或棉衣为主,内搭需保持整洁,不得露出过长的毛衣下摆、卫衣帽子等。

(二)特殊场景着装要求

升旗仪式:全体学生必须穿着全套礼服款校服(如有),佩戴红领巾/团徽,衣着整洁,站姿端正,展现庄重严肃的态度。

体育活动:体育课、运动会等活动需穿着运动款校服,搭配运动鞋,禁止穿皮鞋、凉鞋或拖鞋,确保运动安全。

校外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参观访问等校外集体活动时,统一穿着校服,展示学校形象;户外活动可根据天气佩戴学校统一的帽子或围巾。

重大节日或庆典:校庆、文艺汇演等场合,优先穿着礼服款校服;若有特殊表演需求,需经班主任和学校德育部门批准后方可更换服装。

(三)仪容仪表规范

学生穿着校服时应保持仪容整洁,发型符合学生身份,男生不得留长发、染发、剃光头;女生不披头散发、不烫染奇异发型,不化浓妆。

校服应保持干净、平整,无污渍、破损;若出现损坏,需及时修补或更换,不得穿着破旧、脏乱的校服入校。

三、校服管理要求

(一)班级管理职责

日常监督:班主任为班级校服管理第一责任人,每日晨检时检查学生校服穿着情况,对不符合规范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和纠正,并做好记录。

宣传教育:定期组织班会开展校服规范专题教育,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校服穿着的意义,强化规则意识。

反馈沟通:建立家长沟通机制,对多次违反校服穿着规范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督促学生整改。

(二)学校管理措施

巡查制度:由德育处、学生会组成联合检查组,每天不定时在校园内巡查,重点检查教学楼、操场、食堂等区域,发现问题当场指出,并通过校园广播、班级群等渠道通报。

量化考核:将校服穿着情况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作为“文明班级”评选的重要依据;对个人违规行为累计达一定次数的学生,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

应急处理:建立校服应急保障机制,如学生临时丢失、损坏校服,可向学校后勤处申请借用备用校服,确保学生正常参与集体活动。

(三)家校协同管理

家长督促:通过家长会、家长通知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校服穿着规范的重要性,明确家长在日常监督中的责任,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校服维护指导:学校通过公众号、家长课堂等平台,分享校服清洗、保养技巧,提醒家长定期检查校服质量,及时更换不合身或破损的校服。

意见反馈:设立家校沟通渠道,收集家长对校服款式、质量、穿着规范的建议,定期召开家校联席会议,共同优化校服管理工作。

四、违规处理与教育引导

(一)违规处理流程

首次违规:由班主任进行批评教育,记录违规情况,并要求学生当天内整改。

再次违规:除批评教育外,需向德育处提交书面检讨,在班级内进行通报批评。

多次违规: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将约谈家长,情节严重者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负面记录,并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二)教育引导机制

榜样示范:开展“校服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树立正面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主题活动:组织“校服文化节”“最美校服风采展”等活动,通过绘画、征文、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校服的文化内涵。

心理疏导:对因抵触校服穿着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由心理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其正确认识统一着装的意义。

五、附则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