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基于“两性一度”标准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环境设计专业“.docx
文件大小:41.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4.46千字
文档摘要

基于“两性一度”标准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植物学”为例

付伟,申云琦,余代群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2019年,时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金课”评价标准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近几年,围绕“两性一度”标准建设,国内学者课程改革实践一般从丰富教学内容来体现高阶性,创新教学方法来体现创新性,改进评价机制来体现挑战性[1]。但是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实施过程及内容并不完全一致,五大“金课”要求也各不相同。

“园林植物学”是艺术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2-5]。该课程由于涉及众多不同科、属、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园林用途等内容,知识量大且碎片化,教学手段单一,学生难学且易忘,从而易产生畏难情绪[6-8]。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课程教学方案、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方式、考核等多方面对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诸多的报道,学生学习效果取得了明显提升[3,5,9]。本研究融入学生专业背景特色,旨在通过充实课程内容,巧融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评价体系等途径,提升我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课程学习质量,建设“两性一度”标准的“金课”,打造地方高校本科课程“样板间”。

目前我院“园林植物学”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课程包括总论中的园林植物学的概念、分类学的基本方法、园林建设中的分类依据等内容,裸子植物中的苏铁科、松杉柏科等,被子植物中的木兰科、悬铃木科、蔷薇科、豆科、山茶科等的概况,园林中常见的生态型、观赏价值、园林用途等内容,至少涉及30个科、100余属、200余种植物,包含大量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专有名词、形态特征描述术语,在这么短的课程时间内,对于毫无基础的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来讲是很困难的。

1.理论教学手段单一。我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生物学、植物学等基础薄弱,若按照传统园林植物学理论教学一般为“教师讲,学生听”,实践教学方式一般为“教师领,学生跟;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学生被动的听、记、背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践课时少。目前该课程课时仅有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但该课程由于涉及众多不同科、属、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园林用途等,知识量大而琐碎,单一地通过图片、视频等讲解,没有经过多途径的实践难以掌握相关植物特征、区别及应用。

3.考核方式单一。改革前该课程采用期末成绩=平时成绩×30%+卷面成绩×70%计算,难以避免在考试环节学生只要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也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情况。

艺术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景观设计方向)的学生均为艺术考生,生物、植物学等方面基础薄弱,一下接受较多植物的专用名词、形态特征描述术语等有较大难度,所以尽可能丰富教学内容。首先,让课程理论学习阶段有奇妙吸引力,在总论部分通过展示一些“世界之最”如世界上最大的花朵——大花草(Rafflesiaarnoldii),最高的树——美国红杉(Sequoiasempervirens)等,又如一些像竹子的木贼(Equisetumhyemale)、像鸽子的珙桐(Davidiainvolucrata)等有趣的植物配上图片或短视频甚至实物,充分调动学生“五感”,可以较好地引起学生兴趣并愉快地开始植物之旅。其次,将每个章节、每个科或植物中的一些思政元素整理出来并充分融入理论教学中,如讲解总论部分时通过给学生介绍《中国植物志》编纂过程中的一些人和事,让学生了解前辈们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如何历经四代科学家薪火相传、费时八十余载研究编纂,完成中国植物最权威全面的“户口簿”,厚植学生家国情怀,融入哲学道理。讲到杉科时给学生介绍中国著名孑遗植物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发现及命名的故事,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和责任。再次,引导学生关注园林专业类网站或App,如联盟图片(CUBG)、花伴侣、微设计等,培养学生随手拍植物、认植物、设计植物景观的好习惯。最后,修订培养方案。在2021版培养方案修订中,通过与学生座谈交流、上课总结后,将原培养方案中的54个课时增加到64个课时,增幅为18.5%,适当增加了实践学时。同时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园林花卉学专业选修课,进一步提高了课程数,缓解了课时数严重不足的问题。

1.教师、学生同为教学主角。传统园林植物学理论教学中一般为教师通过PPT幻灯片介绍每个科属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园林用途等,其他互动较少。而合作式学习教育理念和设计架构是基于建构主义,强调教学环节中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评价等一系列合作互动过程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10]。以宜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景观设计方向为例,每班学生3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