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2-2建构分子模型——水分子的构成(原卷版) .pdf
文件大小:4.51 M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7.95千字
文档摘要

第2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第2节建构分子模型

课时2水分子的构成

?网络构建

?课本导学

水分子的构成

?基础训练

考点1水的电解

考点2水分子的构成

?强化训练

任版箜13崖

实验结论-

分子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

文字表达式/水分子热运动子是保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的构成原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

小粒子

水分子状态变化-分子不变卜|I

分子变

水分子通直流电时变成氢分5

化实例

子和氧分子一分子改变

谨木导学I

水分子的构成

1.探索活动电解水实

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源

(若无电解水的装置可按图乙所示自制实验装置)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

实验操作

通电

①通电前水是无色液体;②通电后电极上产生气泡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正极产生气泡的速率慢负极产生气泡的速率快;③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正

现象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巧记】电解水实验的结论可简记为“正氧负氢1比2〃。“正氧负氢1比2〃

是指气体体积比而非质量比。

负极: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

气体的检

蓝色如果气体量较少时可能发出爆鸣声这种气体是氢气;正极:用带火星

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木条复燃这种气体是氧气

文字表达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实验结论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可以发生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名师讲解】(1)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

性。

(2)实验中水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水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

(3)实验表明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1个水分

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4)我们可用“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这样的式子表示物质变化称为文字表达

式。一般把变化前的物质写在左过变化后的物质写在右边不止一种物质时不同的物质

之间用“+”相连箭头指向反应后的新物质在箭头之上可写上发生变化需要的条件。

【例1】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2中得到氢气

B.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2

C.负极对应试管内产生气体的速率比正极慢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气体

【例2】[杭州西湖区检测]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有以下描述:①甲试管内产生

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③最终甲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与乙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lo④向水中加入少量

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能使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除③都正确C.①②D.①②③

2.分子变化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