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培养基的配方和特点》(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农业生物技术》高教版(全一册)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专业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精准掌握MS、White、N6等常用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的完整配方,清晰区分各配方中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碳源、凝固剂等组成的差异,深入理解各成分在不同培养基中的作用及对植物组织生长发育的影响。
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准确阐述不同常用培养基的特点,包括适用的植物种类、组织培养类型(如愈伤组织诱导、芽的增殖、根的分化等),并能够根据具体的植物组织培养需求,合理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初步具备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和调整的能力。
职业能力与素养
通过对常用培养基配方和特点的学习与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科学求实的职业态度,在分析和记忆培养基配方过程中,提升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工作对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的需求。
社会责任与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选择和使用常用培养基对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成功、农业生物技术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让学生了解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合理使用化学试剂、减少废弃物产生以及正确处理实验废液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实验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MS、White、N6等常用培养基的配方组成,包括各成分的具体含量、比例关系以及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功能。
熟练掌握不同常用培养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能够根据植物种类、组织培养目的准确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掌握常用培养基配方中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浓度对植物组织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培养需求调整其配比。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不同常用培养基配方之间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理解各配方与植物组织生理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植物组织培养项目,综合考虑植物种类、培养阶段、培养条件等因素,灵活选择和优化培养基配方的能力。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植物组织培养的成果图片和视频,内容涵盖不同植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如兰花在MS培养基上快速增殖出大量健壮的芽,而在另一种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且出现畸形。接着展示一段农业技术人员在进行某植物组织培养时,因错误选择培养基导致实验失败,更换合适培养基后实验成功的案例视频。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和视频中,大家发现植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培养基的选择对植物组织培养如此重要呢?常用的培养基又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思考常用培养基配方和特点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图片和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直观感受和已有知识,回答教师的提问,如发现植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形态不同,意识到培养基选择的重要性,并对常用培养基的配方和特点产生好奇,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生动的图片和真实案例视频,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常用培养基配方和特点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影响,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开展做好铺垫。
常用培养基介绍
教师活动: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以表格对比的形式,依次介绍MS、White、N6等常用培养基。首先讲解MS培养基,展示其配方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成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具体成分及含量,通过动画演示说明其各成分对植物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作用,如大量元素为细胞生长提供必需的矿质营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调控细胞的发育方向。接着介绍White培养基和N6培养基,同样详细讲解其配方组成和特点,在讲解过程中,不断对比三种培养基配方的差异,如MS培养基无机盐浓度较高,White培养基无机盐浓度较低,N6培养基则在氮源组成上有独特之处。同时提问学生:“大家观察一下,MS培养基和White培养基在无机营养成分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这种区别可能会对植物组织生长产生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同培养基配方的特点和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讲解,仔细观察课件中的表格和动画演示,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对培养基组成成分的已有知识进行回答,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初步了解常用培养基的配方和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