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审定与登记的相关概念》(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农业生物技术》高教版(全一册)
学情分析
中职农林牧渔大类的学生在学习《品种审定与登记的相关概念》这节课前,已对植物育种技术有了一定的基础认知,例如掌握了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知识,对植物品种的培育过程有了初步了解。但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上仍有不足,对于品种审定与登记这类与农业政策、行业规范紧密相关的概念较为陌生,缺乏实际应用的经验。
从学习特点来看,中职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兴趣,但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存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抽象概念理解困难等问题。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具体案例、直观演示和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在学习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农业技术专业抱有热情,希望能学到实用技能,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主动探索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品种审定与登记的相关概念。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专业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品种审定与登记的基本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清晰掌握品种审定与登记的对象、范围和基本原则,熟悉品种审定与登记的工作流程和主要环节。
熟练区分品种审定与登记的不同类型和要求,能够准确识别符合审定与登记条件的植物品种,掌握相关申报材料的准备方法和填写规范,具备初步运用品种审定与登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职业能力与素养
通过对品种审定与登记相关概念的学习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规范细致的职业态度,提高学生对农业政策法规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增强学生在农业生产和育种工作中遵循规范流程的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的协作与沟通,共同完成品种审定与登记相关工作。
社会责任与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品种审定与登记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职业理想。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让学生明白在品种审定与登记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保证申报信息真实准确的重要性,推动农业行业的规范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品种审定与登记的概念、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明确品种审定与登记在植物育种和农业生产中的关键作用。
熟练掌握品种审定与登记的工作流程,包括申请、受理、审查、试验、审定或登记等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区分品种审定与登记的不同类型(如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等)及其适用范围、条件和程序,理解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品种审定与登记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植物品种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准确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审定或登记,并正确准备相关申报材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第一组是市场上因未经过审定的种子导致农作物减产、农民遭受损失的新闻图片;第二组是经过审定与登记的优质品种在农业生产中获得丰收的场景图片。展示结束后,播放一段关于种子市场管理和品种审定登记重要性的短视频,视频中采访农业专家讲述品种审定与登记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推动产业发展的意义。播放完毕,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和视频中,大家能看出什么问题?为什么品种审定与登记对农业生产如此重要呢?”引导学生思考品种审定与登记的必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图片和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回答教师的提问,如发现未经审定的种子会带来不良后果,意识到品种审定与登记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和生动的视频展示,创设贴近农业生产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品种审定与登记的重要性,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品种审定与登记概念讲解
教师活动: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品种审定与登记的概念。首先,讲解品种审定的定义,强调品种审定是指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新育成的品种或引进的品种,根据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和生产试验的表现,审查评定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价值、经济效益和推广前景,决定是否可以推广并确定推广范围的活动。通过列举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接着,讲解品种登记的概念,说明品种登记是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由品种选育者、生产者、经营者等自愿向品种登记机关提出登记申请,登记机关对符合条件的品种予以登记并公布的行为,并以花卉、中药材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