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研究生“数值分析”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武芳芳陈欣曲绍波张琪
[摘要]为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高层次的研究生为目标,以研究生“数值分析”课程为例,结合工科专业特色,深入挖掘课程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案例+思政”的教学模式,打造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思想政治课堂,实现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育人模式,使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入学校整体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为研究生数学类公共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经验和新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数值分析;混合式教学
[基金项目]2021年度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基于青软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的数值分析课程建设”(202102383020);2021年度沈阳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研究生公共数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工大校发〔2021〕132号)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22-0104-04[收稿日期]2022-07-11
高校教师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号召,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3]。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关于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尚未成熟。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擎,在研究生教育中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对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具有既直接又基础的重要意义。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阶段,全国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从2000年约39.2万人发展到2020年的341万人,其中,理工科研究生人数也有了巨大的变化。“数值分析”作为理工科研究生的公共学位课,也由原来的每个班几十人上课,发展到现在每个班近百人上课。目前,研究生“数值分析”课程的特点是学时少、学生多、内容多并带有实验教学特色。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调整教学方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并在混合式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着眼于“数值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立足“数值分析”理论知识体系的結构与特点,结合授课专业背景及应用领域,依托优质的在线资源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助力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建设为目标,开展研究生“数值分析”线上线下混合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研究生“数值分析”教学模式分析
“数值分析”是一门内容丰富,研究方法深刻,有自身理论体系的课程,既有数学高度抽象性与严密科学性的特点,又有应用广泛性与实际实验高度技术性的特点,是一门与计算机使用密切结合且实用性较强的数学课程[4]。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数值分析”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被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所认知,目前国内外大学理工科专业中大多开设了该课程,多年来始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节奏的把控和教学进程的推进,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意识与主观意愿,限制了课程思政的开展途径,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现代化手段发达和多媒体技术多样的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授课模式的短板,也为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提供了新的补充途径,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时间的分配上,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为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更多展示的时间和空间[5-6]。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完善“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突破其学时少、无实验、大规模教学的局限,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开展,提升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立足研究生“数值分析”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沉浸式”课程思政的研究与探索,力求解决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思想政治资源建设的问题;实现课程思政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体系;解决教师的思想建设问题。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一)深入挖掘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线上线下思想政治资源
结合工科专业特色,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环节设计不同风格的思想政治内容,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足够了解,以做好思想政治资源的前期准备工作。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是实施混合式思想政治教学的基础,思政元素要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深入挖掘可以培养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将其融入课程体系,使教学与教育有机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区别于本科教学资源,研究生的教学资源应更加注重知识点的高阶性、前沿性和实用性。结合工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弱化数学理论的推导,侧重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背景和性能比较分析,借助线上平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