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实践指南
(2024年版)解读;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调查显
示,大部分CAP患者在急诊进行初始诊断和治疗。
然而,各级医院急诊对于CAP的诊治能力差异较大,
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别。本指南编写组在充
分遵循《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
(2022版)》的基础上,对2015年指南进行更新和修订,形成新版急诊成人CAP临床实践指南。;等级Ⅱ(中等级)
等级Ⅲ(低等级)推荐等级
A(强推荐)
B(中度推荐)
C(弱推荐);
第一部分:成人CAP定义;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
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人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特点;
2016年我国23个省份覆盖总人口4.2752亿城镇人口中,CAP发生率约为
7.13/(1000人·年),男性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CAP发病率随年龄变化呈U形曲线,在5岁的儿童和≥80岁的老年人群
[14.98/(1000人·年)]中达到峰值,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季节趋势,冬春季为高发季节。
CAP患者的病死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5岁以上CAP患者住院病死率可达5.7%,老年重症CAP患者病死率高达22.27%。2013年我国65岁以上CAP患者病死率为99.48/10万,2021年显著下降至56.15/10万。;
第三部分:病原学特点;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一定程度上更新了临床对
CAP病原学的认识。
我国一项为期12年、覆盖30个省、涉及全年龄段CAP患者的研究显示:病毒
检出率为36.64%,最高的是流感病毒(10.74%),其次是呼吸道合胞病毒(10.5%)和鼻病毒(6.78%);
细菌的检出率为27.08%,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最高(7.49%),其余依次为肺
炎克雷伯菌(6.95%)、铜绿假单胞菌(5.81%)、肺炎支原体(4.79%)、流感嗜血杆菌(3.3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26%)。22.47%的患者为混合感染,11.04%为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7.43%为病毒和病毒混合感染,3.63%为细菌和细菌混合感染。;
流感病毒是CAP中最常检测到的病毒,也是重
症CAP常见病原体。流感病毒感染后易继发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
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
毒及腺病毒等呼吸道病毒在CAP中也较常见。
流感病毒肺炎通常见于45岁以上的患者,而腺
病毒肺炎常见于青壮年。我国一项研究表明在11.0%的病毒性CAP中分离出曲霉,合并曲霉感染患者病死率显著升高。;
近来国内报道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占成人
CAP病原体比例较前期国内研究有所下降,但两
者在CAP中仍具有重要地位。
肺炎链球菌是成人重症CAP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而肺炎支原体在年轻及门诊患者中较为常见。
对于老年或存在基础疾病的CAP患者(如心脑血管
疾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虽然肺炎链球菌和流感病毒仍是主要致病原,但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显著提升。;
病原学特点
老年CAP尤其是重症患者常存在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肺炎链球菌及呼吸
道病毒最为常见。对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等结构性肺病的患者,应注意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风险。
在病原体耐药方面,我国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达90%以上,对
静脉青霉素、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保持较好的敏感性。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亦在80%以上,对喹诺酮及四环素类药物具有良好
的敏感性。流感嗜血杆菌(成人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磺胺甲唑和大环内酯类的耐
药率较高,对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和四环
素类药物仍高度敏感。;
病原学特点
推荐意见1:
呼吸道相关病毒、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及
肺炎克雷伯菌等是我国成人CAP常见病原体,混合感染占有一定比例。
老年CAP中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革
兰阴性杆菌占比增加。肺炎链球菌及肺炎支原
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证据等级Ⅱ,
推荐等级A)。;
第四部分:成人CAP诊断标
准与分诊原则;
诊断标准
在社区发病,出现胸部影像学改变,并满足下述4项肺炎相关临床表现任意1项,且除外肺结核、
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其他疾病,可以临床诊断CAP。
胸部影像学改变为新出现的斑片状浸润影、叶或段实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