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
日期:
小儿肾炎的护理
CATALOGUE
目录
01
疾病基础认知
02
症状监测要点
03
专科护理措施
04
药物应用管理
05
并发症预防
06
康复教育内容
01
疾病基础认知
定义与临床分型
01
小儿肾炎定义
小儿肾炎一般指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血尿和高血压等症状。
02
临床分型
根据病程和病理类型,小儿肾炎可分为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等类型。
主要致病因素
感染因素
免疫反应异常
遗传因素
药物或毒物损害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猩红热、乙型肝炎等,均可诱发小儿肾炎。
部分小儿肾炎与遗传有关,如遗传性肾炎等。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导致肾小球损伤,从而引起小儿肾炎。
某些药物或毒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汞剂等,可引起肾小球损伤而导致小儿肾炎。
病程发展阶段
通常持续数周至数月,主要表现为水肿、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等症状。
急性期
水肿消退,血压逐渐恢复正常,尿蛋白逐渐减少,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恢复期
部分患儿病情迁延不愈,进入慢性期,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等。
慢性期
02
症状监测要点
观察患儿是否出现水肿,尤其是早晨起床时眼睑、颜面及下肢是否有明显的水肿,以及全身水肿的严重程度。
典型体征识别
水肿
观察尿液是否呈现红色或浓茶色,以及尿液的透明度和浑浊度,以判断是否存在血尿。
血尿
记录患儿的尿量,观察是否出现少尿或无尿的情况,以及尿量的变化趋势。
尿量变化
尿液异常指标
蛋白尿
通过尿常规检查,观察尿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的含量。
01
红细胞
检查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判断是否出现血尿。
02
白细胞
检查尿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判断是否出现尿路感染。
03
管型尿
观察尿液中是否出现管型,以及管型的种类和数量,以判断肾脏的损害程度。
04
血压波动观察
高血压症状
如患儿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惊厥等症状,应警惕高血压脑病的发生,及时就医。
03
观察患儿的血压是否稳定,是否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02
血压波动
血压升高
定期测量患儿的血压,观察血压是否升高,以及升高的程度。
01
03
专科护理措施
卧床休息管理
确保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以减轻肾脏负担。
休息时间
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温度。
睡眠环境
指导患儿采取正确的卧床姿势,有利于肾脏的血液循环和恢复。
卧床姿势
蛋白质摄入
严格控制患儿食盐的摄入量,避免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的出现。
盐分控制
水分摄入
根据患儿情况,合理安排饮水量,避免过量饮水导致水肿。
根据患儿病情和医嘱,合理安排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过多摄入加重肾脏负担。
饮食控制方案
液体出入记录
出入量记录
准确记录患儿每日的液体出入量,包括饮水量、尿量、排汗量等,以便医生评估病情。
01
定时测量
定期测量患儿体重和腹围,以了解水肿情况和液体潴留程度。
02
尿液观察
注意观察患儿尿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03
04
药物应用管理
抗生素使用规范
注意药物反应
密切观察患儿对抗生素的反应,如有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告知医生。
03
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尤其是广谱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02
避免滥用
遵循医嘱
使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处方和剂量,不得随意更改。
01
利尿剂注意事项
使用利尿剂时,要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过量引起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剂量控制
定期监测患儿的尿量、电解质和肾功能,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定期监测
在使用利尿剂期间,要注意患儿的饮食,避免过度摄入含钾高的食物。
配合饮食
遵守医嘱
激素治疗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处方和剂量,不得随意增减或停药。
激素治疗监护
观察副作用
激素治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感染等,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
饮食调整
在激素治疗期间,要注意患儿的饮食,增加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
05
并发症预防
急性肾衰预警
密切监测尿量
记录每日尿量,及时发现少尿或无尿等急性肾衰症状。
01
定期检查肾功能
通过血液检查,监测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功能。
02
观察身体水肿情况
若发现水肿迅速加重,可能是急性肾衰的预兆,需及时就医。
03
感染防控策略
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提高免疫力。
03
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减少与感冒、咳嗽等患者的接触。
02
避免接触传染源
加强个人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减少感染机会。
01
电解质平衡维护
定期检查血钾、血钠、血钙等电解质水平,确保在正常范围内。
监测电解质水平
根据电解质水平调整饮食,如高钾时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