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六课预防与处理婴幼儿异物伤害
课时6课时(270min)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异物伤害的概念
(2)了解异物伤害的分类
(3)掌握婴幼儿不同部位异物伤害的特点
(4)熟悉婴幼儿异物伤害的预防与安全管理
教学目标(5)能够识别可能导致异物伤害的危险因素,并做好预防措施
(6)能够针对婴幼儿不同部位(眼部、外耳道、鼻腔、咽部、气管)的异物伤
害,采取相应的现场紧急处理措施
素质目标:
(1)深刻理解预防与处理婴幼儿异物伤害的现实意义
(2)培养预防婴幼儿异物伤害的安全意识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异物伤害的概念及分类、婴幼儿不同部位异物伤害的特点、婴幼儿不同部位异物伤害的特点教
教学重难点学难点:婴幼儿眼内异物的处理、婴幼儿外耳道异物的处理、婴幼儿鼻腔异物的处理、婴幼儿咽部异物的
处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导入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考勤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常见的异物伤害主要都有哪些?
问题导入
(2)如何做好婴幼儿异物伤害的预防和安全管理?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新知,讲解异物伤害的概念及分类、婴幼儿不同部位异物伤害的特点、婴
幼儿不同部位异物伤害的特点等知识
一、异物伤害的概念及分类
(一)窒息的概念
异物伤害是指意外因素导致异物进入体内,并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使机体出现了各种症状和体
征,如食道穿孔、气道梗阻、脑损伤等。其中,气道异物伤害是常见的儿科危重急症,可能会危及婴幼儿的
传授新知生命。
(二)异物伤害的分类
按损伤部位分类,常见的异物伤害主要有眼内异物伤害、外耳道异物伤害、鼻腔异物伤害、咽部异物伤
害、气管异物伤害等。
按异物属性分类,常见的异物伤害主要有动物类异物伤害、植物类异物伤害、非生物类异物伤害。动物
类异物包括小昆虫、水蛭等,植物类异物包括谷类、小果核、豆类等,非生物类异物包括小玩具、沙砾、铁
屑、断棉签、纸团等。
1
二、婴幼儿不同部位异物伤害的特点
一般来说,异物伤害的危害性取决于异物阻塞腔道的程度及并发症。耳、鼻异物的危害性相对较小,咽部
异物的危害性相对较大,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危害性更大。
(一)婴幼儿眼内异物伤害
异物进入眼内,会引起机械性眼外伤,异物存留会导致眼内感染,并对眼球产生危害,是眼盲的主要原
因之一。最常见的婴幼儿眼内异物包括沙砾、小昆虫、植物飞絮、眼睫毛等。根据异物进入眼内的位置的不
同,眼内异物伤害可分为角膜、结膜异物伤害和眼球内异物伤害。
1.角膜、结膜异物伤害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眼部示意图”图片,并进行讲解
眼内最容易进入异物的部位就是角膜和结膜(见图)。
角膜是眼球前方最外面的一层透明膜,角膜异物较容易被发现。角膜异物伤害会使婴幼儿产生不同程度
的异物感、疼痛感、摩擦感、畏光、流泪等自觉症状(指患者主观感觉的症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