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儿科实习出科考试探索
张秋月尹杨艳郑婷婷
[摘要]当前,我国儿科医生缺口较大,究其原因除了收入问题外,更多的是因为医学生毕业后无法快速适应儿科复杂的工作环境,临床岗位胜任力不足导致心生退意。为了提高未来儿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海南医学院在儿科实习出科考试的方法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情景模拟考试法较传统儿科考试法有明显优势。情景模拟考试能够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职业素养,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减少医患矛盾,充分发挥考试的教育促进作用,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未来考试方式的变革会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
[关键词]情景模拟;考试;儿科;岗位胜任力
[基金项目]2020年度海南医学院教育研究一般课题“情景模拟测试在儿科实习考试中的应用探索”(HYYB202048)
[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21-0185-04[收稿日期]2022-08-31
当前,我国儿科医生缺口较大,虽然每年都有大量医学生毕业,国家也给予了相应政策,但在毕业后真正肯做儿科医生的人却很少。究其原因除了收入问题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医学生毕业后无法快速适应儿科复杂的工作环境,临床岗位胜任力不足导致心生退意。因此,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儿科学人才显得尤為重要。考试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考核,更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正向反馈。通过尝试对儿科实习出科考试方法进行改进,采用情景模拟考试法来提高学生对临床工作的认识,从而达到提升岗位胜任力的目的。
一、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如何提高教育水平,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医学人才一直是各医学院校研究的重点。2011年,国际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在《柳叶刀》杂志发布了“21世纪医学教育展望报告”,其中提出,第三代医学教育的改革将是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变革。2018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联合主办并召开了“2018协和住院医师培训国际论坛”,发布了中国首个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框架共识。该共识指出了我国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主要包括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病人照护、沟通合作、教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等六个方面[1]。每项胜任力又包含了3~4项子要求,其中职业素养是所有胜任力的基础。
从以上的核心胜任力共识可以看出培养一名合格的医师很难,而要培养一名合格的儿科医师则更难,因为儿科医生的基本技能与临床诊疗思维完全不同于其他学科,儿科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都有其本身的特点[2]。(1)儿科病种繁多,涵盖了内科、外科、神经、感染等多个亚专业,要求医师掌握的知识要更全面。(2)儿科是“哑科”,病史询问困难,婴幼儿基本不会表达,学龄前儿童即使能够表达也不能准确表述,因此要求医师要善于观察。(3)查体困难,进入陌生环境的患儿恐惧、焦虑,不能配合,因此要求医师要善于安抚。(4)儿科病情常常进展迅速,没有给家长预留接受的时间,家长的情绪容易失控,因此要求医师要善于沟通。基于以上原因,可以看出儿科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可以让刚毕业的医师能够平静应对患儿的哭闹和家长的焦虑与质疑,而不是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二、传统儿科实习出科考试现状
考试是教学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评价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近些年,笔者所在院校的儿科也采取了一些教学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对考试内容及形式上的改革,由最初的期末闭卷笔试一次性确定成绩,转变技能操作考核和过程性考核(包括病历书写、平时作业及出勤情况),但其中没有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的综合考核。
目前,笔者所在院校儿科实习出科考试期末性考核包括标准化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标准化理论考试内容均为客观题,答案非开放性,考试内容多涉及单一章节或某个病种。技能操作考试则有严格的操作步骤作为采分点。标准化理论考试的优点在于学生只需要背诵书上的知识点,方便教师出题,答案固定便于评价;缺点是这种考试更多的是考核学生的记忆力,无法考核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也无法考核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可能只是在临考前“抱佛脚”,虽然死记硬背通过了考试,但实际上并未真正理解。一名好的医生不能只会背诵书本,应具有临床思维能力,还需要看到疾病背后的“人”。
这种考试模式对教师亦无更多的帮助。为了让学生高分通过标准化理论考试,教师会反复讲解这些要点,但并不会侧重于要点之间的纵深讲解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面对病人,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将处于一个低水平重复状态。经过这样的考试,学生可能对每个疾病的诊断及操作的步骤烂熟于胸,成绩优异,但在面临真实病例的时候往往不知道从何开始。临床工作中对待每一个病人都像是一场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