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折护理查房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病情评估要点
03
护理措施规范
04
并发症预防策略
05
康复指导计划
06
查房总结要点
01
病例基本信息
01
病例基本信息
PART
07
06
05
04
03
02
01
性别:男/女
姓名:隐去
年龄:xx岁
住院号:xxxxxx
既往史:患者平素身体状况良好,无重大疾病史及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病史:患者自述于xx时间因xx原因受伤,曾就诊于xx医院,诊断为胫骨骨折,并行相关治疗,现来我院继续治疗。
个人史:无烟酒嗜好,无不良嗜好。
患者基础资料与病史
08
家族史:家族中无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
骨折类型及受伤机制
骨折类型
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
01
受伤机制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高能量损伤/低能量损伤
02
骨折部位及程度
胫骨上段/中段/下段骨折;粉碎性骨折/青枝骨折/裂缝骨折等
03
并发症
有无神经、血管、肌腱等损伤;是否伴有其他部位骨折
04
当前治疗方案概述
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牵引等,适用于稳定性骨折及无明显移位的骨折
02
04
03
01
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检查,评估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制定手术方案,备血等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不稳定性骨折及移位明显的骨折
术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及时更换敷料,预防感染;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02
病情评估要点
PART
通过评估患者主观疼痛感受,用一条线表示疼痛程度,从无痛到最痛,患者标出自己疼痛的位置。
疼痛程度评估方法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用数字0-10表示疼痛程度,0为无痛,10为最痛,让患者选择相应数字描述疼痛程度。
数字评分法(NRS)
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变化来评估疼痛程度,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及语言沟通障碍患者。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
患肢血液循环观察
皮肤颜色
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是否红润,有无苍白、发绀或瘀斑,以判断血液循环状况。
皮肤温度
比较患肢与健侧或上肢皮肤温度,若患肢温度降低,可能表明血液循环不畅。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用手指轻轻压迫患肢指(趾)端,观察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若充盈缓慢或消失,则表明血液循环障碍。
动脉搏动情况
触摸患肢足背动脉或桡动脉搏动,感受其搏动强度及节律,以判断血液循环状况。
神经功能检查指标
神经功能检查指标
感觉功能
反射检查
运动功能
神经电图检查
检查患肢感觉功能是否减退或丧失,如触觉、痛觉、温度觉等,以确定神经受损程度。
观察患肢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并记录肌力等级。
检查患肢的腱反射是否减弱或消失,如膝反射、跟腱反射等,以评估神经受损情况。
如有必要,可进行神经电图检查,以准确评估神经受损的程度和范围。
03
护理措施规范
PART
石膏固定护理要点
石膏固定前的护理
确保石膏绷带干燥、清洁,避免受潮或污染;准确测量患肢长度,确保石膏绷带固定后不影响血液循环。
石膏固定期间的护理
石膏固定后的护理
观察石膏绷带固定是否牢固,有无松动或断裂;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等;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保持石膏绷带干燥、清洁,避免受潮或污染;定期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如有石膏松动或断裂,及时通知医生。
1
2
3
体位管理标准
体位选择
根据胫骨骨折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体位,如平卧、抬高患肢等。
01
体位变换
定时变换体位,预防压疮和肢体僵硬;在变换体位时,保持患肢的稳定性,避免骨折移位。
02
肢体活动
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03
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了解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疼痛评估
根据疼痛程度,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有效缓解疼痛。
疼痛治疗
采取预防性措施,如抬高患肢、按摩、放松等,降低疼痛的发生率和程度。
疼痛预防
疼痛干预方案
04
并发症预防策略
PART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
运动预防
机械预防
定期评估
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以降低血液高凝状态。
使用弹力袜、足底静脉泵或空气压缩装置,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如深呼吸、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
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风险,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无菌操作
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定期换药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预防伤口感染的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伤口感染监控要点
压疮风险控制方法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