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规范.pptx
文件大小:2.94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2.39千字
文档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规范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02

急性期护理

01

疾病概述

03

术后护理

04

康复训练体系

05

并发症预防

06

长期管理

疾病概述

01

病理机制与分型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遗传因素

损伤与劳损

分型

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退行性变,髓核水分减少,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

长期腰部过度劳损或突然扭伤,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有家族倾向。

中央型、后外侧型、极外侧型。

典型症状识别

腰痛

坐骨神经痛

腰部活动受限

感觉障碍

多数患者有数周或数月的腰痛史,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刺痛。

腰痛向下肢放射,表现为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及足跟部的疼痛。

患者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前屈、后伸、侧弯均感困难。

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出现感觉过敏、麻木、触觉减退等。

高危人群特征

年龄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50岁的男性,尤其是体力劳动者。

01

职业

长期坐办公室、驾驶员、重体力劳动者等长期腰部受力的人群。

02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人群更易患病。

03

其他因素

长期吸烟、肥胖、妊娠、糖尿病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04

急性期护理

02

绝对卧床执行标准

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不得随意下地行走或活动,以减轻腰椎的负担。

严格卧床休息

患者应仰卧或俯卧,并在腰部下方放置硬板或垫子,以保持腰部自然曲线。

卧床姿势

绝对卧床时间通常不少于2周,直至症状明显缓解。

卧床时间

疼痛分级管理方案

非药物镇痛

可采用物理疗法、针灸、按摩等非药物手段,辅助治疗,提高疼痛阈值。

03

根据疼痛级别,选用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以缓解疼痛。

02

药物镇痛

疼痛评估

采用专业的疼痛评估工具,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确定疼痛级别。

01

生活辅助器具应用

患者可佩戴腰围等护具,以限制腰部活动,减轻腰椎负担。

腰围护具

助行器具

日常生活辅助

如需下地行走,可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行走,以减少腰椎受力。

在床上使用翻身垫、便盆等辅助器具,降低患者活动难度。

术后护理

03

体位与翻身规范

卧位

术后需平卧,保持脊柱平直,可在膝下垫一软枕,以缓解腰部压力。

01

翻身

术后6小时内禁止翻身,6小时后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轴线翻身,避免脊柱扭曲。

02

姿势保持

翻身时需保持腰部平直,避免过度弯曲或扭曲。

03

术后需密切观察切口渗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渗液情况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如有渗液需及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更换敷料

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切口污染。

预防感染

切口渗液监测流程

早期活动指导原则

6px

6px

6px

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活动。

活动时间

活动量需逐渐增加,以不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适为宜。

活动量

早期活动应以床上活动为主,如翻身、四肢活动等,避免腰部过度用力。

活动方式

01

03

02

活动时需佩戴腰围或支具,以保护腰部。

活动保护

04

康复训练体系

04

核心肌群激活训练

通过仰卧桥式运动,激活腰部和臀部肌肉,增强核心稳定性。

桥式运动

平板支撑

俯卧撑

训练腹部和背部肌肉,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锻炼上肢、腰部及背部肌肉,提升身体整体力量。

神经松动术操作要点

坐骨神经拉伸

通过伸展大腿后侧和臀部肌肉,缓解坐骨神经的张力。

01

神经滑动练习

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神经滑动,促进神经组织的恢复。

02

肌肉放松技巧

如静力性拉伸和深层肌肉按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03

渐进式负重计划

从不负重开始,进行床上活动和简单的体操训练。

初始阶段

逐渐增加重量和训练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原则。

增加重量

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逐步恢复正常的活动和工作。

完全负重

并发症预防

05

下肢静脉血栓筛查

定期评估

定期检查

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

评估患者血栓风险,包括年龄、手术史、凝血功能等。

使用弹力袜、气囊压迫、药物预防等,确保下肢血液循环。

术后密切观察下肢肿胀、疼痛、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

向患者普及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知识,提高防范意识。

尿潴留干预措施

排尿观察

诱导排尿

导尿处理

排尿训练

记录患者排尿时间、尿量,及时发现尿潴留症状。

采取流水声、热敷、按摩等方法,诱导患者排尿。

对于尿潴留严重的患者,及时采取导尿措施,减轻膀胱压力。

指导患者进行排尿训练,增强膀胱收缩功能。

神经根粘连预警

神经监测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神经功能,如感觉、运动等。

01

疼痛评估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警惕神经根粘连引起的疼痛。

02

体位护理

协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避免神经根受压。

03

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促进神经根恢复。

04

长期管理

06

日常姿势矫正训练

坐姿矫正

患者需保持正确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