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用护理操作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创伤护理技术
03
术后护理要点
04
康复护理实施
05
并发症防控策略
06
患者教育内容
01
基础护理操作
01
基础护理操作
PART
体位管理与翻身技巧
6px
6px
6px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卧位,如平卧、侧卧、俯卧等,确保患者舒适。
卧位选择
定期变换体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体位转换
翻身时应保持脊柱平直,避免扭曲和牵拉,以减少患者疼痛和不适。
翻身技巧
01
03
02
翻身时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尿管等,避免脱落或扭曲。
安全措施
04
疼痛评估与干预措施
疼痛评估
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如VAS、NRS等,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01
疼痛干预
采取药物镇痛、物理镇痛、神经阻滞等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疼痛。
02
疼痛记录
记录患者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信息,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03
疼痛教育
向患者普及疼痛知识,提高其疼痛阈值和自我管理能力。
04
伤口护理与敷料更换
伤口评估
伤口清洁
敷料选择
敷料更换
观察伤口情况,如大小、深度、颜色、渗出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定期清洁伤口,去除异物和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纱布、棉垫、敷料等,保持伤口干燥。
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更换敷料,避免交叉感染和损伤伤口。
02
创伤护理技术
PART
骨折固定器具使用规范
熟知各类固定器材的使用范围
不同的骨折类型和部位,需要使用不同的固定器材,如夹板、石膏、绷带等。
严格掌握固定器材的使用方法
密切观察固定效果及患者反应
固定时要确保器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松动或移位,同时注意保护周围皮肤和软组织。
如发现固定器材松动、移位或患者疼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1
2
3
患者安全搬运方法
在搬运前,需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并确认搬运环境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评估患者伤情和搬运环境
在搬运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的稳定和安全,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遵循正确的搬运姿势和技巧
搬运时需多人协作,保持动作协调一致,避免因个人疏忽而造成患者伤害。
配合默契,协调一致
石膏护理与观察要点
石膏拆除后的康复训练
石膏拆除后,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03
如发现石膏松动、断裂或患者疼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02
密切观察石膏固定效果
石膏固定后的护理
石膏固定后,需保持其清洁干燥,避免受潮或污染,同时观察石膏边缘是否卡压皮肤或造成疼痛。
01
03
术后护理要点
PART
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确保引流液顺畅流出。
保持引流通畅
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引流液性状
01
02
03
04
确保引流管固定稳妥,避免滑脱或拔出。
妥善固定引流管
详细记录引流液量和性状,为医生提供重要参考。
准确记录引流情况
引流管维护与记录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早期活动
使用药物预防
弹力袜辅助
定期评估风险
鼓励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床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根据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穿戴合适的弹力袜,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定期评估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恢复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
制定锻炼计划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
锻炼要循序渐进,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
循序渐进
重点锻炼手术部位的肌肉,促进肌肉恢复和力量增强。
强调肌肉锻炼
锻炼时要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术后康复。
避免过度锻炼
04
康复护理实施
PART
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
通过轻微超过软组织阻力的运动,缓解关节僵硬和疼痛。
关节松动训练
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恢复关节正常功能。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通过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平衡能力,提高关节稳定性。
关节稳定性训练
助行器具适配与使用
训练使用技巧
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具,包括如何调整高度、手杖握持方法等。
03
确保助行器具与患者的身高、体重和步态相匹配,提高行走稳定性。
02
适配助行器具
评估患者需求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助行器具。
01
肌肉力量恢复计划
肌肉力量训练
通过抗阻运动,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01
肌肉协调性训练
通过协调性运动,提高肌肉之间的协同作用。
02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肌肉力量训练,提高自理能力。
03
05
并发症防控策略
PART
压疮风险评估与护理
压疮风险评估
皮肤清洁与干燥
体位变换与减压
营养支持
采用专业评估工具,对患者皮肤状况、营养状况、年龄、卧床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压疮风险等级。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床单、被褥,避免潮湿、污垢等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