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器官支持治疗体系构建.pptx
文件大小:4.21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3.08千字
文档摘要

器官支持治疗体系构建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循环系统支持技术

01

基础概念与适应症

03

呼吸功能支持方案

04

肾脏替代治疗体系

05

肝脏支持技术发展

06

多器官协同支持

01

基础概念与适应症

器官功能衰竭定义

急性器官功能衰竭

在短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器官功能急剧减退或完全丧失,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中毒等。

01

慢性器官功能衰竭

器官功能长期受损,逐渐减退至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常见于慢性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肾衰竭等。

02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两个或更多器官同时或序贯出现功能减退或衰竭,死亡率极高,是临床危重症之一。

03

支持治疗目标层级

生命支持

病因治疗

器官功能支持

康复治疗

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如心跳、呼吸、血压等,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通过药物、机械等手段,恢复或替代受损器官的功能,减轻器官负担,促进器官功能恢复。

针对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的病因进行治疗,以期望恢复器官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器官功能恢复后,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

临床实施指征

如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等,需立即进行器官支持治疗。

急性器官功能衰竭

如肝硬化导致的肝性脑病、尿毒症等,需进行长期器官支持治疗。

如心脏手术、大型外科手术等,术后患者常需进行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疗,以确保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

慢性器官功能衰竭的终末期

在器官移植前,需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移植后,也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

器官移植前后的支持治疗

01

02

04

03

复杂手术后的支持治疗

02

循环系统支持技术

机械辅助循环装置

通过在主动脉内植入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以增加心脏排血,减轻心脏负担。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通过体外循环技术将血液氧合后再回输体内,以替代或辅助心肺功能。

体外膜肺氧合

分为左心辅助、右心辅助和双心室辅助,可以长期辅助心脏工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心室辅助装置

血管活性药物调控

血管收缩剂

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可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改善心脏和脑血流灌注。

01

血管扩张剂

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02

正性肌力药物

如洋地黄、多巴酚丁胺等,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

03

体外膜肺氧合应用

心肺功能衰竭

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肺功能衰竭患者,体外膜肺氧合可提供短期生命支持,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

03

在复杂心脏手术中,体外膜肺氧合可代替心脏和肺的功能,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02

心脏手术支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对于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体外膜肺氧合可提供有效氧合,降低呼吸机引起的肺损伤。

01

03

呼吸功能支持方案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压力控制通气(PCV)

压力控制通气设置吸气压力,使肺泡内压保持在预设水平,避免肺泡过度扩张,减少气压伤和肺组织损伤。

容量控制通气(VCV)

压力支持通气(PSV)

容量控制通气设置潮气量,确保每次通气都能达到预设的肺泡通气量,适用于肺泡通气量严重不足的患者。

压力支持通气允许患者自主呼吸,并根据患者的呼吸努力提供不同水平的压力支持,减少呼吸肌做功,提高通气效率。

1

2

3

高流量氧疗系统

高流量氧疗系统可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情况,实时调节氧气浓度,保证患者吸入氧气的纯度和稳定性。

氧浓度调节

高流量氧疗系统配备湿化装置,可对患者吸入的氧气进行湿化处理,避免呼吸道干燥和不适。

湿化装置

高流量氧疗系统具有温度控制功能,可将吸入氧气的温度调节至适宜水平,减少呼吸道刺激和感染风险。

温度控制

气道廓清技术

咳嗽辅助

通过咳嗽辅助装置或手法,帮助患者增强咳嗽力量,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阻塞物。

01

胸部物理治疗

包括体位引流、胸部叩击、振动排痰等物理方法,利用重力作用和物理震动,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02

气道吸引

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将呼吸道分泌物和阻塞物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和窒息风险。

03

04

肾脏替代治疗体系

血液净化模式分类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腹膜透析

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可以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通过灌入透析液与血液进行溶质交换,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的目的。

将患者血液引入装有吸附剂的灌流器中,通过吸附作用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

常规应用于血液透析,但存在出血风险,需监测凝血功能。

抗凝方案优化

普通肝素抗凝

相对于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更为持久,且出血风险较低。

低分子肝素抗凝

对于存在肝素禁忌症或出血风险的患者,可采用无肝素透析,但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无肝素透析

容量超负荷处理

在透析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透析液浓度和透析时间,确保患者血容量稳定。

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