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副主任医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关于麻醉前用药的目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及恐惧情绪
B.提高患者痛阈
C.减少唾液和气道分泌物
D.抑制呼吸
E.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应
答案:D。麻醉前用药目的是消除患者紧张等情绪、提高痛阈、减少唾液和气道分泌物、消除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应等,一般不会抑制呼吸,相反合理用药可避免呼吸相关的不良情况,故答案为D。
2.下列哪种药物是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
A.阿托品
B.吗啡
C.苯巴比妥钠
D.地西泮
E.东莨菪碱
答案:B。吗啡是典型的麻醉性镇痛药;阿托品、东莨菪碱是抗胆碱药;苯巴比妥钠是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地西泮是苯二氮?类镇静催眠抗焦虑药,故答案为B。
3.局麻药中毒早期表现为()
A.血压下降
B.呼吸抑制
C.口舌麻木、头晕耳鸣
D.惊厥
E.心律失常
答案:C。局麻药中毒早期表现多为口舌麻木、头晕耳鸣等,随后可出现惊厥、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表现,故答案为C。
4.下列哪种麻醉方法属于局部麻醉()
A.蛛网膜下腔阻滞
B.硬膜外阻滞
C.区域阻滞
D.全身麻醉
E.复合麻醉
答案:C。区域阻滞属于局部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属于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和复合麻醉与局部麻醉概念不同,故答案为C。
5.成人蛛网膜下腔阻滞常用的局麻药是()
A.利多卡因
B.丁卡因
C.布比卡因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都可用于成人蛛网膜下腔阻滞,故答案为D。
6.硬膜外阻滞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全脊髓麻醉
B.神经损伤
C.硬膜外血肿
D.硬膜外脓肿
E.血压下降
答案:A。全脊髓麻醉是硬膜外阻滞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后果;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脓肿、血压下降等也是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但相对全脊髓麻醉严重性稍低,故答案为A。
7.关于全身麻醉的诱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诱导期是从麻醉开始到意识消失的阶段
B.吸入诱导适用于小儿
C.静脉诱导起效快
D.诱导过程中不需要监测生命体征
E.诱导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患者情况
答案:D。诱导期是从麻醉开始到意识消失阶段;吸入诱导小儿较易接受;静脉诱导起效快;诱导药物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诱导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故答案为D。
8.下列哪种吸入麻醉药的血/气分配系数最小()
A.乙醚
B.氟烷
C.恩氟烷
D.异氟烷
E.地氟烷
答案:E。地氟烷的血/气分配系数最小,麻醉诱导和苏醒迅速,故答案为E。
9.静脉麻醉药中,作用时间最短的是()
A.硫喷妥钠
B.氯胺酮
C.丙泊酚
D.依托咪酯
E.羟丁酸钠
答案:C。丙泊酚作用时间短,起效快,苏醒迅速,故答案为C。
10.麻醉期间低血压的定义是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
A.10%
B.20%
C.30%
D.40%
E.50%
答案:B。麻醉期间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20%定义为低血压,故答案为B。
11.麻醉期间发生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原因是()
A.低氧血症
B.二氧化碳蓄积
C.电解质紊乱
D.麻醉药作用
E.手术刺激
答案:A。低氧血症是麻醉期间发生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原因,可导致心肌缺氧,引发心律失常,故答案为A。
12.控制性降压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心脏后负荷
B.减少手术出血
C.降低颅内压
D.改善心肌供血
E.抑制呼吸
答案:B。控制性降压主要目的是减少手术出血,使手术野清晰,便于操作,故答案为B。
13.小儿麻醉中,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梗阻原因是()
A.舌后坠
B.喉痉挛
C.分泌物堵塞
D.支气管痉挛
E.气管导管扭曲
答案:A。小儿麻醉中舌后坠是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梗阻原因,故答案为A。
14.老年人麻醉手术中,下列哪种情况最易发生()
A.高血压
B.低血压
C.心律失常
D.心功能不全
E.以上都是
答案:E。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麻醉手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情况都较易发生,故答案为E。
15.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麻醉时应避免使用()
A.芬太尼
B.咪达唑仑
C.丙泊酚
D.依托咪酯
E.琥珀胆碱
答案:E。琥珀胆碱主要在血浆中被假性胆碱酯酶水解,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假性胆碱酯酶生成减少,使用琥珀胆碱后作用时间延长,易导致呼吸抑制等不良后果,故应避免使用,答案为E。
16.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管理的关键是()
A.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
B.降低血压
C.提高心率
D.减少麻醉药用量
E.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