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复苏时的转出标准流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麻醉复苏患者呼吸频率应维持在下列哪个范围可考虑转出()
A.5-10次/分
B.10-30次/分
C.30-40次/分
D.40-50次/分
答案:B。解析:正常成人呼吸频率在12-20次/分,麻醉复苏患者呼吸频率维持在10-30次/分是相对安全且符合转出条件的范围。频率过低可能提示呼吸抑制,过高可能存在通气过度或其他病理状态。
2.以下哪种情况提示患者循环功能不稳定,暂不适合从麻醉复苏室转出()
A.血压波动在基础值的±20%以内
B.心率在60-100次/分
C.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性早搏
D.中心静脉压在正常范围
答案:C。解析:频发室性早搏提示心脏电活动不稳定,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影响循环功能,这种情况下患者不适合转出。而血压波动在基础值的±20%以内、心率在60-100次/分以及中心静脉压在正常范围都表明循环功能相对稳定。
3.麻醉复苏患者意识恢复的判断标准中,最常用的是()
A.能正确回答问题
B.能睁眼
C.有肢体活动
D.对疼痛有反应
答案:A。解析:能正确回答问题是意识恢复较为可靠的判断标准,它表明患者的大脑皮层功能已基本恢复正常,能够进行准确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睁眼、有肢体活动和对疼痛有反应可能只是一些简单的反射或低级的意识表现,不能完全代表意识的清醒。
4.麻醉复苏患者的体温应维持在()
A.32℃-34℃
B.34℃-36℃
C.36℃-37.5℃
D.37.5℃-38.5℃
答案:C。解析:正常人体温一般在36℃-37℃左右,麻醉复苏患者体温维持在36℃-37.5℃有助于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恢复和稳定。体温过低会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等,体温过高可能提示感染等并发症。
5.对于接受椎管内麻醉的患者,麻醉复苏转出时,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标准通常是()
A.能自主屈膝、伸膝
B.能轻微活动脚趾
C.能在床上平移下肢
D.有下肢感觉
答案:A。解析:能自主屈膝、伸膝表明下肢主要肌肉群的运动功能已基本恢复,能够完成较为复杂的动作,是判断椎管内麻醉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较好的标准。轻微活动脚趾、在床上平移下肢可能只是部分肌肉功能的恢复,而有下肢感觉只能说明感觉神经功能有恢复,不能代表运动功能完全恢复。
6.麻醉复苏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需要观察多长时间无异常方可考虑转出()
A.5-10分钟
B.10-20分钟
C.20-30分钟
D.30-60分钟
答案:C。解析:拔除气管导管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等并发症,观察20-30分钟可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处理。如果在此期间患者呼吸、氧饱和度等指标稳定,无明显不适,方可考虑转出。
7.以下哪项不是麻醉复苏患者转出前需要确认的项目()
A.手术切口情况
B.引流管是否通畅
C.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
D.液体出入量
答案:C。解析:手术切口情况、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液体出入量都是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重要指标,与患者能否安全转出麻醉复苏室密切相关。而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与麻醉复苏的转出标准无关。
8.麻醉复苏患者转出时,需要向病房护士交接的内容不包括()
A.麻醉方式
B.术中用药情况
C.患者的宗教信仰
D.术后注意事项
答案:C。解析:向病房护士交接麻醉方式、术中用药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有助于病房护士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更好地进行后续护理。而患者的宗教信仰与医疗护理操作和病情观察无关,不属于交接内容。
9.当麻醉复苏患者的SpO?持续低于()时,应进一步评估原因,暂不考虑转出。
A.90%
B.92%
C.94%
D.96%
答案:C。解析:SpO?(脉搏血氧饱和度)是反映患者氧合情况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一般在95%-100%。当持续低于94%时,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缺氧情况,需要进一步评估原因,如是否存在呼吸道梗阻、肺部并发症等,待情况改善后再考虑转出。
10.麻醉复苏患者转出时,若使用了镇痛泵,需要向病房护士交代的内容不包括()
A.镇痛泵的类型
B.剩余药量
C.患者的疼痛评分
D.镇痛泵的品牌
答案:D。解析:向病房护士交代镇痛泵的类型、剩余药量和患者的疼痛评分有助于病房护士了解患者的镇痛情况,及时调整镇痛方案。而镇痛泵的品牌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并无直接影响,不属于需要交代的重要内容。
11.对于老年麻醉复苏患者,转出标准中对心率和血压的波动范围要求()
A.更严格
B.更宽松
C.与年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