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
A.4%-5%
B.5%-6%
C.6%-7%
D.7%-8%
E.8%-9%
2.全血保存期的标准是根据输注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为()
A.40%
B.50%
C.60%
D.70%
E.90%
3.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最主要原因是()
A.污染
B.变态反应
C.致热原
D.过敏反应
E.感染
4.下列哪种疾病不宜输血()
A.严重感染
B.急性肺水肿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白血病
E.失血性休克
5.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
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
C.血浆不使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
D.血浆不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
E.以上都不是
6.下列关于成分输血的优点,错误的是()
A.疗效高
B.反应少
C.经济
D.便于保存和运输
E.可增强机体抵抗力
7.血小板输注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血管致密度
B.抑制纤溶活性
C.改善止血功能
D.降低抗凝功能
E.加强凝血机制
8.新鲜冰冻血浆(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P)的主要区别是()
A.FFP中含有更多的白蛋白
B.FFP中含有更多的免疫球蛋白
C.FFP中含有更多的纤维蛋白原
D.FFP中含有全部凝血因子,FP中缺少Ⅴ和Ⅷ因子
E.FFP中含有更多的血小板
9.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应包括()
A.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B.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C.聚凝胺试验
D.盐水介质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E.盐水介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聚凝胺试验
10.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适当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异常情况。调整输注速度是根据受血者的()
A.病情和年龄
B.病情和体重
C.病情和血型
D.体重和年龄
E.体重和血型
11.下列哪种情况可以不进行交叉配血()
A.输注悬浮红细胞
B.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C.输注机采血小板
D.输注冷沉淀
E.以上都不是
12.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主要发生于()
A.大量输血后
B.免疫功能缺陷患者输血后
C.老年人输血后
D.新生儿输血后
E.多次输血后
13.引起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的主要原因是()
A.血型不合
B.血小板抗体
C.白细胞抗体
D.红细胞抗体
E.血浆蛋白抗体
14.自身输血的优点不包括()
A.避免同种免疫反应
B.避免输血传播疾病
C.节约血液资源
D.减少输血反应
E.可以替代异体输血
15.下列关于输血不良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发热反应最常见
B.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
C.过敏反应可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D.循环超负荷可导致急性肺水肿
E.输血后紫癜多发生在输血后1-2天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临床上常用的血液成分有()
A.红细胞制品
B.血小板制品
C.血浆制品
D.冷沉淀
E.白细胞制品
2.输血的适应证包括()
A.大量失血
B.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C.严重感染
D.凝血异常
E.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
3.输血前检查包括()
A.血型鉴定
B.抗体筛查
C.交叉配血试验
D.肝功能检查
E.血常规检查
4.成分输血的优点有()
A.制品容量小
B.针对性强
C.疗效好
D.不良反应少
E.便于保存和运输
5.引起输血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有()
A.致热原
B.免疫反应
C.细菌污染
D.过敏反应
E.溶血反应
6.输血相关感染包括()
A.病毒性肝炎
B.艾滋病
C.梅毒
D.疟疾
E.巨细胞病毒感染
7.预防输血过敏反应的措施包括()
A.对有过敏史患者,输血前口服抗组胺药
B.有过敏史者不宜献血
C.对IgA缺乏而产生相应抗体的患者,应输IgA阴性的血液制品
D.献血员在采血前4小时应禁食
E.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8.输血后发生溶血反应的处理措施包括()
A.立即停止输血
B.抗休克
C.保护肾功能
D.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E.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9.自身输血的方式有()
A.储存式自身输血
B.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C.回收式自身输血
D.异体输血
E.成分输血
10.输血过程中应观察的内容包括()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