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固定动物*四、气管插管术1.剪去颈部正中的毛*2.沿颈部正中线切开皮肤5-7cm*3.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4.暴露气管*5.甲状软骨下约l-2cm处剪一“⊥”型切口*6.插气管插管并固定7.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五、分离迷走神经用拇指和食指将右侧皮肤及肌肉提起向外翻,其余三指从皮肤外面向外顶,暴露该侧的血管神经鞘,包括颈总动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减压神经,仔细辩认并用玻针分离最粗的迷走神经3-5cm。*六、记录呼吸运动用橡皮管将气管插管的一侧管与马利氏气鼓相通,张力传感器连接1通道(三角形标记),启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选择实验项目—呼吸运动的调节,描记呼吸运动曲线,观察呼吸幅度与频率变化*七、观察项目(注意标记)(1)增加吸入气中CO2浓度(二氧化碳发生装置)(2)缺氧:简易缺02装置(3)增大无效腔:连接橡皮管(4)窒息:堵塞气管插管口(5)切断一侧迷走神经(6)切断另一侧迷走神经每次做完一个项目后应待呼吸恢复正常平稳后做下一个项目*八、测定胸膜腔内压在右侧腋前线第6、7肋间用边接水检压计的针头穿刺激胸腔,注意落空感,即穿入胸膜腔,可见水检压计U形管液面在负压水平下随呼吸而波动,即可测定正常胸腔腔内压,记录其数值*思考与讨论1、描述实验中各项刺激导致的呼吸运动变化,解释呼吸运动发生变化的原因2、简述肺牵张反射反射弧的五个环节3、大动物实验中全麻后常规要进行气管插管,为什么*呼吸运动的调节、胸膜腔内压的测定*肺牵张反射(pulmonarystrechreflex)1868年,Breuer和Hering,在麻醉动物发现: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肺扩张反射吸气肺扩张气管、支气管SM的牵张感受器迷走N传入延髓吸气切断机制吸气转入呼气加快呼吸频率(特点:是牵张感受器,适应慢,阈值低;平静呼吸并不参与调节,仅在肺顺应性降低时才参与调节呼吸运动;)肺萎陷反射呼气肺缩小气管、支气管SM的牵张感受器迷走N传入延髓阻止呼气过深、防止肺不张(特点:感受器刺激阈值较高,平静呼吸并不参与调节,仅在肺萎陷明显时才参与调节呼吸)*神经元网络学说中枢吸气活动发生器学说*1.外周化学感受器1930年,比利时生理学家Heymans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PO2↓PCO2↑[H+]↑适宜刺激:*影响呼吸的化学敏感区呼吸有关核团H2O+CO2H2CO3H+HCO3-ⅥⅦⅧⅨⅩⅪⅫ2.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左右对称,可分为头、中、尾三个区*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侧区域适宜刺激:H+高度敏感,对缺O2不敏感脑脊液中AC量少CO2的间接作用慢*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适宜刺激A血中PO2H+PCO2脑脊液或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效应呼吸加深、加快特点颈A体(呼吸)主A体(循环)对H+的敏感性比外周高作用低氧时驱动呼吸运动调节脑脊液中的H+使CNS的pH稳定部位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吸入CO2↑血中PCO2↑外周化学感受器(+)血脑屏障脑脊液中[H+]↑呼吸中枢(+)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加深加快脑脊液中PCO2*7%CO2PCO2: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经常性起作用1%~6%时→呼吸开始加深7%以上→呼吸减弱→CO2麻醉CO2浓度15%,CO2潴留使PaCO2超过80mmHg时,可引起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言语不清、扑翼样震颤、精神错乱、嗜睡、抽搐、呼吸抑制等,称CO2麻醉*吸入O2↓呼吸加深加快呼吸中枢(+)(-)外周化学感受器(+)血中PO2↓*低氧:对正常呼吸作用小中度缺氧时:兴奋外周化感器作用↑↑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严重缺氧时:兴奋外周化感器作用↑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呼吸增强呼吸减弱*血中[H+]↑呼吸加深加快呼吸中枢(+)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衰竭(respiratoryfailure)指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