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入境、入理、入题”的高三微专题复习——以“生态系统的功能”.docx
文件大小:40.6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3.68千字
文档摘要

“入境、入理、入题”的高三微专题复习——以“生态系统的功能”为例

(江苏省淮阴中学江苏淮安223001)

在高考二轮复习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知识点基本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专题训练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能够“用所学知识和生物语言尝试探究和解释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下面以“生态系统的功能”为例,围绕“如何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如何激发学生积极的复习状态?是否有效解决专题训练所反馈的不足以及如何提升学生的高考综合能力?”等问题进行思考,设计“入境、入理、入题”的专题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并综合应用必备知识,灵活判断易混、易错点,进而提升复习教学的效果。

本节课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不同生命系统层次,聚焦稳态与平衡观,采取建模思想与实例分析相结合,以问题情境为载体,选择真实案例,围绕典例,呈现试题编制的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探究活动,以图示方式表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征,尝试定性与定量的研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考查学生学以致用、应对生活实践问题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并提供有价值的复习建议。具体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如下。

许多学者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创设,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融入情境进行核心概念的学习,其过程中建立生命观念,逐渐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情境的创设从“生命之美——我们来发现”导入,到“生命之网——我们来守护”构建,拓展至“生命之劫——我们需反思”,层层深入,入境深思。首先,教师播放视频展示从蔚蓝地球到美丽淮安进入和谐淮中,池边绿树,明媚阳光,展现了岁月静好的和谐画面,引导学生回顾: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怎样的?它的功能又是如何实现的呢?并点评与交流课前学生所建立的概念图引导学生挖掘、细化、辨析和梳理核心概念的能力。其次,教师联系电影《流浪地球》的经典场景,提出问题:“在无数岁月中作为人类精神支柱和地球能量之源而存在的太阳不久的未来即将毁灭,没有日月交替,不知何为四季,人类将葬身无边的寒冷与黑暗中。作者说到飞船太小无法维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选择带着地球一起流浪。你认为可行吗?剧烈变化下地球生态系统的稳态如何维持?”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系统分析,促进学生通过建构模型来深入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最后,教师联系学生生活,设计“母亲河的呐喊”及“触目惊心的校园餐饮垃圾”等情境引起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使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生态系统和谐的重要性。

另外,在复习课中,教师还可以选取科研素材,创设情境。例如,在本节课上,笔者联系垃圾分类与处理这个热点社会问题,视频展示餐厨垃圾处理的最新研究(图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图1餐厨垃圾处理的最新研究示意图

科学思维的培养应该融入到每一节课中。在“生态系统的功能”微专题复习课上,教师首先利用“生态系统”思维导图(图2)来进行核心概念的挖掘和体系构建,促进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建构模型分析与比较:与个体、细胞等生命系统层次相比,生态系统层次的能量流动的特殊途径(渠道)是什么?能量数值随着营养级的升高有什么变化?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学生在对问题的逐步深入思考中,对能量流动概念模型进行解读,进而思考生态系统层次的能量流动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问题的演绎与推理,对各个营养级能量流动去向进行分析与综合: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来源是什么?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去向有哪些?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一般来自于哪里?什么是营养级的同化量?粪便量是否属于某营养级的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以如何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以如何表示?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讨论同化量:碳由大气进入生产者的途径和形式分别是什么?该过程伴随什么的合成和什么的存储?碳从生物群落返回大气的途径和形式分别是?该过程伴随什么的分解和什么的散失?将CO2化作为有机物的“原动力”是什么?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存储在什么中,由此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你能尝试表述采用模型法判断碳循环中的各种成分的方法?各小组通过讨论,不断完善碳循环的模型(图3),并思考、交流餐饮垃圾的处理。

图2有关“生态系统”的思维导图

图3碳循环的模型

高三复习需要教师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深入研究考纲和考题,找准问题的切口,增加专项问题的解决能力。首先,笔者通过梳理和研究2007~2019年江苏高考题,发现定性与定量地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是常态。因此,在本节课上,教师设计辨析同类变式和拓展,以问题串形式引导学生深入辨析能量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