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学前班传染病预防管理要点.pptx
文件大小:1.29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2.81千字
文档摘要

学前班传染病预防管理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传染病基础认知

02

日常预防措施

03

健康监测机制

04

应急处置方案

05

家校协同防控

06

宣教培训体系

01

传染病基础认知

常见儿童传染病类型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引起暴发性流行。

流行性感冒

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手足口病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等。

麻疹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全身出现疱疹为主要特征。

水痘

主要传播途径解析

手足口病、水痘等可通过接触患者的皮肤、疱疹液、粪便等途径传播。

接触传播

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空气飞沫传播

肠道病毒,如手足口病病原体,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源等进入体内。

粪-口传播

A

B

C

D

观察体温

发热是许多传染病的首要症状,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

典型症状识别方法

观察呼吸道症状

流感、麻疹等疾病常表现为咳嗽、流涕、呼吸困难等症状。

注意皮肤状况

手足口病、水痘等疾病会在皮肤上出现疱疹、红疹等症状。

留意消化系统症状

某些传染病,如手足口病,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02

日常预防措施

手部卫生操作规范

洗手设施

确保学前班内设有充足的洗手设施,包括水池、肥皂、消毒液等,方便儿童和工作人员随时洗手。

01

洗手时机

教育儿童在饭前、便后、玩耍后等时机及时洗手,养成良好习惯。

02

洗手方法

教会儿童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揉搓双手、清洁指甲缝等,确保手部卫生。

03

玩具消毒

定期对玩具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病菌通过玩具传播。

环境清洁

保持学前班内的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减少病菌滋生的温床。

空气消毒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空气消毒设备或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降低空气中病菌的浓度。

环境消毒执行标准

根据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议,制定儿童疫苗接种计划,确保儿童按时接种各类疫苗。

接种计划

要求家长提供儿童的疫苗接种证明,以便学前班进行查验和登记。

接种证明

在儿童接种后,要留有一定的观察时间,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接种反应。

接种后观察

疫苗接种管理流程

01

02

03

03

健康监测机制

晨午检实施步骤

班主任或保健老师执行,确保每天对每个儿童进行晨午检。

检查人员

观察儿童精神状况、面色、体温等,特别注意是否有传染病早期症状。

检查内容

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记录与报告

缺勤追踪登记制度

缺勤登记

每天对缺勤儿童进行登记,包括缺勤原因、症状等信息。

对缺勤儿童进行追踪,了解其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并报告学校。

追踪管理

患病儿童返校时需提供医疗证明,确保无传染性后方可返校。

返校管理

症状预警响应预案

发现儿童有传染病症状时,立即启动预警机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预警机制

01

迅速将患病儿童隔离,对其接触者进行观察,必要时进行筛查和检测。

应急措施

02

按照预案流程进行报告、处理、追踪和解除预警,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响应流程

03

04

应急处置方案

A

C

B

D

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症状的幼儿,应立即将其隔离至专门的隔离室,避免与其他幼儿接触。

及时通知疑似病例家长,告知孩子病情及隔离情况,要求家长尽快带孩子就医。

请专业医疗人员尽快对疑似病例进行医学排查,确诊是否为传染病。

对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及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全面消毒,防止病菌扩散。

立即隔离

园内上报

主管部门报告

跟踪记录

信息保密

班主任或园医应在发现疫情后第一时间上报至园领导,并说明疫情情况。

园领导需及时将疫情上报至当地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确保信息畅通。

详细记录疫情上报的时间、内容、接收人等信息,以便后续跟进。

上报疫情时,应确保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避免信息泄露。

疫情上报责任体系

提交证明

疑似病例幼儿康复后,需提交医院开具的康复证明,方可返回园内。

复课证明核验要求

01

复核确认

园医或班主任需对康复证明进行复核确认,确保幼儿已完全康复,无传染风险。

02

观察期

康复幼儿返回园内后,需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确保无异常情况。

03

宣传教育

加强对家长和幼儿的宣传教育,提高传染病预防意识和能力。

04

05

家校协同防控

学校发现传染病病例后,需及时通报家长,并追踪与之接触的孩子,做好隔离和观察。

病例通报与追踪

学校定期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家长和孩子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健康教育宣传

家长需每日向学校报告孩子的健康状况,包括体温、是否有不适症状等。

每日健康报告

健康信息共享机制

家庭成员健康管理

家长应做好自身健康管理,避免与孩子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