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重症医学健康科普.pptx
文件大小:2.82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3.15千字
文档摘要

重症医学健康科普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重症医学基础概念

常见重症病症解析

重症救治核心技术

重症患者护理要点

预防与康复指导

患者与家属支持体系

01

重症医学基础概念

PART

重症医学定义

重症医学是一门研究急性重症患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治疗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

重症医学核心范畴

涉及急性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治疗、康复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定义与核心范畴

学科发展历程

学科起源

重症医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针对急性传染病和严重创伤的治疗。

学科发展

现代重症医学

20世纪70年代,重症医学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临床学科,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重症医学在医疗技术、医疗设备、治疗方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2

3

核心诊疗理念

重症医学的核心诊疗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以患者为中心

重症医学强调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康复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

重症医学注重精细化管理,通过对患者病情的监测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精细化管理

02

常见重症病症解析

PART

定义与概述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也称为多脏器衰竭(MOF),是在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涉及多个系统,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肝脏、肾脏等,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症状,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

治疗与预防

早期识别、积极治疗原发病,采取器官功能支持与保护等措施,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病因与诱因

常见病因包括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精神紧张等,这些因素可导致机体应激反应失衡,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衰竭

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

脓毒症定义

由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病理生理过程

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侵入血液循环,激活宿主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导致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和器官功能障碍。

感染性休克特点

严重感染导致的休克,常见革兰阴性菌感染,表现为冷汗、肢端湿冷、皮肤苍白或发绀等。

治疗原则

早期、快速、足量使用抗生素,液体复苏以恢复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升高血压,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定义

01

由肺内原因和/或肺外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病理特征

02

透明膜形成、肺间质水肿和肺泡萎陷,导致肺顺应性降低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临床表现

03

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肺内湿啰音等,X线胸片显示双肺弥漫性渗出性病变。

治疗策略

04

积极治疗原发病,氧疗、机械通气以维持氧合功能,限制液体入量,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等。

03

重症救治核心技术

PART

呼吸机

提供机械通气,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是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生命支持设备应用

血液净化设备

用于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物和代谢废物,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体外循环设备

在心脏手术中,通过体外循环来代替患者的心脏和肺功能,维持全身血液循环和氧合。

通过连续性超滤和透析,替代肾脏的部分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减轻容量负荷,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存率。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心血管重症中使用CRRT,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已登记为科技成果。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原理

适应症

优点

科技成果

体外膜肺氧合(ECMO)

原理

通过体外膜肺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替代患者肺功能,维持气体交换。

适应症

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复苏等。

优点

可提供长时间的体外呼吸和循环支持,为心肺功能恢复争取时间,降低死亡率。

医学治疗方法

ECMO是一种高风险的医学治疗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和医疗团队的支持下进行。

04

重症患者护理要点

PART

体温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发现发热或低体温症状。

呼吸监测

定期评估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及时识别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循环监测

监测心率、血压和尿量,评估患者循环功能和组织灌注情况。

神经监测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和肌张力,及时发现神经功能障碍。

生命体征动态监测

接触隔离

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感染防控关键措施

01

手卫生

医护人员需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细菌传播。

02

环境清洁

保持重症监护室环境整洁,定期消毒,减少环境细菌滋生。

03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病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

0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