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危重症中白蛋白的应用第1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白蛋白的前世今生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平均分子量69000道尔顿,由585个氨基酸组成,占血浆总蛋白的50%~60%,循环中半衰期为18~20天。临床使用的人血白蛋白是的一种天然血液制品,是乙肝疫苗免疫健康人的血浆或血清,经低温乙醇法分离纯化,并经60度10小时加温灭活病毒后制成。第2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白蛋白的合成:白蛋白在肝细胞的内质网合成后分泌到细胞表面。白蛋白的合成受(1)血浆胶体渗透压;(2)细胞因子;(3)营养底物;(4)代谢激素等因素的影响。白蛋白的降解:白蛋白降解部位尚不清楚,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有关。通常白蛋白的降解率相当低,每天相当于大约3%,分解速度依赖血浆浓度,其分解过程是随机的。第3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血清白蛋白的功能是:(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血管内的白蛋白,产生约80%的血浆胶体渗透压(27mmHg)。(2)转运血中各种物质:内源性的如胆红素、脂肪酸等,外源性的包括各种药物,低白蛋白血症时,这些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将发生改变。第4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很多临床观察提示不论是急性或慢性疾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往往预示着病人的预后不良。一项队列研究的系统回顾数据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每下降2.5g/L,病人发生死亡的风险会增加24%~56%。从某种程度上说,血清白蛋白水平被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第5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所以低白蛋白血症时给予外源性白蛋白,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成为以前治疗营养不良的主要手段。时至今日,在临床工作中还是有很多医师抱守这个观点,将白蛋白作为营养药物使用。第6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然而,80年代末有研究者通过氨基酸分析发现,白蛋白有584个氨基酸残基,所含氨基酸的组成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及精氨酸较多,而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如色氨酸和异亮氨酸则缺乏,所含必需氨基酸比例十分不均衡。白蛋白输入人体并分解后,重新合成蛋白质的再利用率相当低,反而促进自身蛋白质的分解。因此现在认为白蛋白并不适合作为营养蛋白。第7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而且由于白蛋白的血浆半衰期约为18-21天,人体仅能利用降解而成的氨基酸,当日输入的白蛋白并不能发挥营养作用。对营养不良的患者,寄希望于输入外源性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只能在检验结果上带给医师某种“成就感”,而对于纠正患者营养失衡状态本身,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白蛋白从营养不良治疗基本药物目录中剔出。
第8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但白蛋白的处方用量却呈逐年递增趋势。产生这种趋势的部分原因在于,人们发现白蛋白在维持人体血管内胶体渗透压(COP)方面的重要作用。COP主要靠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维持,而白蛋白在COP中起的作用约占80%。在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白蛋白血症时(如肝硬化或肾脏疾病),COP下降,体液向组织间隙和第三间隙扩散,形成组织水肿和胸、腹水。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无论对于门诊还是住院患者,长期输入外源性白蛋白可以提高COP,提高慢性肝脏疾病患者的生存率。第9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另一方面,白蛋白处方量增加还与危重症与液体复苏中使用增加有关。在美国约25%的白蛋白是用于急性低血容量(如手术失血、创伤出血)患者,约12%的白蛋白用于其它原因的低血容量(如感染)。循环内的每克白蛋白可结合18ml水,以5%白蛋白渗液静脉输注后,15分钟内可将3.5倍体积的水份吸入血循环。第10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因此,它是一种疗效极好的血容量扩充剂,对低血容量患者可迅速扩容维持心搏出量,在抢救急性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等重危患者时效果显著,有人工胶体液无法比拟的运输(胆红素、游离脂肪酸)功能和与阴离子、阳离子、活性或有毒的游离物质可逆结合的能力,同时也是自由基清除剂。因此,在液体复苏时,白蛋白常常作为胶体溶液的首选,处方量逐年增加。第11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们发现,多种类型的危重病患者,包括大手术后、创伤、感染和急性胰腺炎患者,都广泛存在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快速从血管内向血管外分布与丢失是危重病早期白蛋白快速下降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增加所造成的。在严重疾病状态下,血管内皮通道开放,白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中。正常的跨毛细血管渗漏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可增加300%,在心脏手术后的患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