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XX市XX区XX医院医学影像云平台服务采购需求
项目概况
项目背景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到:医疗联合体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鼓励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疗机构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面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促进医疗联合体内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国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并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
建设要求
平台提供的数字影像服务应符合《XX省物价局XX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核定数字影像服务费等有关事项的通知》(X价医〔2018〕115号)要求,“数字影像”是指医疗机构在X线计算机体层(CT)扫描、磁共振扫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X线检查时,将原始生成的无损压缩DICOM格式图片储存在服务器上可通过授权下载并不限次数直接浏览的影像。供应商为医疗机构提供足够的云存储空间,并提供二维码浏览、短信连接等入口方式,患者可以不限次数地浏览数字影像,通过授权分享及下载数字影像。应保护患者的隐私。
平台建设应保障系统安全、操作便捷,影像传输快速稳定完整,展示清晰。
建设内容及目标
为加快XX市影像数据的综合应用和互联网应用,基于现有的XX市区域医疗服务平台,将XX市XX区XX医院接入XX市医学影像云平台,实现包括放射、超声、内窥镜、心电等所有影像检查信息的共享和应用,通过建设患者主索引服务,建立影像质控中心,建设区域影像库,实现影像数据的云归档,实现全市区域影像逻辑集中互联互通的项目建设目标。本项目的目标将医院PCAS系统与XX市影像云平台进行对接,实现影像数据文件和索引上传共享。
本项目的建设重要功能包括:
区域影像协同服务
(1)区域影像数据采集及归档管理:通过采集影像数据采集及归档管理服务将各医疗机构DICOM影像(CT、MR、DR、CR、超声、内镜、心电等)及报告实现统一集中归档,通过集中归档后为实现各医疗机构影像检查互联互通、患者数字影像调阅服务应用提供了环境支撑,同时报告及图像归档存储后,相当于对院内的影像数据进行了备份,有利于减轻医院的数据安全压力,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院的购买服务器存储费用。
采用分布式高并发数据库系统同时支持对象存储、块存储及调阅。对各医疗机构影像的归档统计,显示图像已存储容量及前一日DICOM数据归档容量。接收区域内所有DICOM设备图像,包括CT、MR、CR、DR、DSA、RF(数字胃肠机)、乳腺、超声、胃镜、心电、病理、核医学设备。
除DICOM影像外,同时会将所有影像报告归档并能区分各医疗机构及报告的唯一性。
(2)区域典型病例库管理:典型病例库的生成主要是将本地区影像检查中的典型病例采集起来,实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使这些病例可以被方便地应用于教学和科研,为提升本地区的医学影像诊断水平服务。
(3)远程读片示教:通过远程协同功能实现互动操作及远程多媒体读片示教。
区域影像数据共享服务
实现区域内所有医院检查信息的共享。区域范围内的医生可在授权条件下方便调阅病人在区域内医院的历史就诊资料,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更好地开展临床服务;减少重复检查,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供应商应提供标准的影像数据共享接口,以供各级卫生医疗机构接入。
互联网调阅
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或短信超链接地址查询报告及DICOM图像;支持与第三方系统的对接调阅服务。
影像质控服务
可以对医院实行摄片规范、诊断规范、进行质控管理,以提高医院影像诊断质控及技术质控管理水平。
影像数据云归档服务
将院内所有影像数据上传到XX市私有云进行统一归档,以实现区域影像共享及开展云影像互联网应用。
数据加密安全服务
提供与用户授权访问安全服务。
行政管理及统计分析
支持XX市云影像调阅BI展示,支持对医院影像工作量的统计、医院申请会诊工作量的统计、各专家会诊工作量的统计、会诊监控管理及二次转发管理、数据挖掘分析等。
系统架构图
区域影像云服务平台是为医疗卫生信息化提供一个以医学影像数据和影像计算为核心的运行和应用平台,来满足日益增加的医学影像信息共享、专业应用和集中管理的需求。因此必须基于医学影像的区域服务平台架构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容纳管理围绕个人医学影像完整诊疗数据的可扩充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构架。
区域影像云服务平台总体架构示意图
软件流程图
云影像平台需遵循IHE-C技术规范,采用SOA(面向服务)体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