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猪日常护理规范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
录
CATALOGUE
02
喂养管理流程
01
环境控制标准
03
卫生防疫措施
04
健康监测体系
05
应急处理预案
06
断奶过渡管理
环境控制标准
01
温度
新生猪所处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5-30℃之间,保持恒定,避免波动过大。
湿度
新生猪适宜的湿度范围为60%-70%,湿度过高过低都会对新生猪造成不利影响。
温湿度调控范围
通风
新生猪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确保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浊和氧气不足。
光照
新生猪需要适当的光照,有助于促进其生长发育,但应避免强光直射和过暗环境。
通风与光照要求
新生猪垫料应选择柔软、吸湿、无霉变的材料,如稻草、木屑等。
垫料种类
垫料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换,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新生猪因垫料潮湿而引发疾病。
更换频率
垫料更换频率
喂养管理流程
02
初乳重要性
初乳富含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和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促进肠道发育和提供营养。
初乳喂养时间
应在新生儿出生后尽早进行初乳喂养,最好在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
初乳喂养量
每次喂养量应根据新生儿的需求而定,不必限制喂养次数和量,确保新生儿充分吸吮。
初乳摄入关键期
哺乳频率
新生儿哺乳频率较高,一般每天需要哺乳8-12次,每次哺乳时间约为30-60分钟。
哺乳剂量
每次哺乳的剂量因新生儿体重和食欲而异,一般建议在每次哺乳时让新生儿充分吸吮,直至自己松开乳头为止。
哺乳时间间隔
每次哺乳的时间间隔应尽可能均匀,避免过长或过短,以保证新生儿的稳定哺乳和营养摄入。
哺乳频率与剂量
过渡饲料选择标准
01
在新生儿长到一定阶段时,需要逐渐引入其他饲料,如配方奶、米粉等,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
选择营养成分接近母乳、易于消化吸收、无过敏反应的过渡饲料,并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逐渐添加。
在引入过渡饲料时,应遵循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逐步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同时观察其排便和体重增长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饲料种类和量。
02
03
过渡饲料种类
过渡饲料选择标准
过渡饲料喂养方法
卫生防疫措施
03
脐带消毒操作规范
确保手、器械和消毒剂彻底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用碘伏或75%酒精对脐带进行彻底消毒,防止感染。
消毒过程中要避免脐带过度牵拉,以免造成伤害。
准备工作
消毒方法
注意事项
疫苗注射时间表
注射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第一针。
出生后24小时内
注射伪狂犬病疫苗。
3-5周龄
注射猪瘟疫苗。
6-8周龄
01
02
03
病弱仔猪隔离原则
病弱仔猪应单独饲养,使用专用工具和饲料,避免交叉感染。
隔离操作
选择远离健康猪群、通风良好、干燥、温暖的地点作为隔离区。
隔离环境
康复后的仔猪需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确认无异常后方可重新混群饲养。
康复处理
健康监测体系
04
出生一周内体重变化
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由于胎粪排出和水分丧失,体重会略有下降,但降幅不应超过出生体重的7%。
每周监测体重
之后应每周监测一次体重,确保新生儿稳步增长。
满月时体重标准
满月时,新生儿体重应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并略有增长。
体重增长监测节点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有助于预防新生儿腹泻,因为母乳中含有抗体和消化酶,可以帮助新生儿消化和免疫。
腹泻预防处置方案
奶粉选择与喂养
如使用奶粉,应选择适合新生儿的配方奶粉,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指示进行冲调和喂养。
餐具消毒
每次喂奶前后,应彻底清洗和消毒奶瓶、奶嘴等喂奶用具,以防止细菌滋生。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可能是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疾病的症状,应立即就医。
行为异常观察清单
01
嗜睡、精神不振
可能是低血糖、感染或其他疾病的症状,需及时观察并就医。
02
拒绝吃奶、哭声无力
可能是新生儿感染或其他健康问题的表现,需密切观察并尽快就医。
03
体温异常
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如体温过高或过低,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寻求医疗帮助。
04
应急处理预案
05
每小时测量一次体温,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监测体温
复温后,注意喂养和保暖,防止再次失温。
喂养与保暖
将新生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或在室温下包裹毛毯、衣物等快速复温。
立即复温
低温症急救步骤
呛乳应急处置
将新生儿侧卧,头部稍微向下,以避免乳汁流入呼吸道。
用吸球或吸管吸出口腔和鼻腔内的乳汁,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新生儿呼吸是否平稳,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立即侧卧
清理呼吸道
观察呼吸
突发疾病响应流程
如病情严重,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
紧急就医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抽搐等,初步判断病情。
识别病情
向医生详细描述新生儿的病情和发生情况,以便医生快速诊断和治疗。
病情告知
断奶过渡管理
06
观察生长发育
观察新生猪生长发育情况,如体重、健康状况等,确保达到断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