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制度.docx
文件大小:17.7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1.31千字
文档摘要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制度

一、进厂检验

当维修车辆进入厂区后,检验人员需详细记录驾驶员针对车辆状况的反馈以及报修的具体项目。同时,仔细查阅该车辆的技术档案,以此全面了解车辆的技术状态。接着,对车辆的整车装备情况进行检查,随后依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01)的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开展维修前的检测工作,进而确定需要额外进行的作业项目。检验人员要将检验和检测所得到的结果,完整、准确地填写在检验签证单上。若车辆未经过检验签证,作业人员有权拒绝接收该车辆并进行作业。

二、过程检验

在整个维修作业过程中,必须开展过程检验工作。过程检验采用维修工自行检验、班组内部相互检验以及厂检验员专门检验相结合的方式。其主要检验内容涵盖:零件的磨损、变形以及裂纹情况;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大小;具有调整要求项目的调整数据;重要螺栓螺母的扭矩等。对于涉及到转向、制动等与安全相关的关键部件,更要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一旦发现不符合技术要求的部件,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以此保证过程作业的质量。检验员需将过程检验的数据完整地记录在检验签证单上,若车辆未经过过程检验签证,厂检验员有权拒绝进行竣工检验。

三、竣工检验

竣工检验由厂内专职检验员负责实施。检验时,必须严格按照《汽车二级维护竣工出厂技术条件》的规定,逐项对车辆进行检验签证,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需进行路试。检验员要将竣工检验的结果逐一填写在检验签证单上。未经竣工检验合格的车辆,严禁送往检测站进行检测,也不得出厂。

四、检验标准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01)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2001)

《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注:原GB7258-2005已更新,此处按最新标准修改

汽车维修车辆进出厂登记制度

一、进厂登记

当维修车辆进入厂区进行维修时,由业务部门负责在进厂登记本(或电脑系统)中做好详细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车辆进厂时间、车型、车牌号、驾驶员姓名、车辆所属单位、驾驶员报修的具体项目、车辆装备的齐全状况(若存在缺件情况,需详细记录)以及油箱中的存油量等。通常情况下,随车工具等与车辆维修无关的物品,由托修方自行保管。若托修方需要将物品放置在车内,业务部门应对物品进行清点登记,并对车辆进行上锁处理。

登记工作完成后,双方经手人员需共同签字确认,正式办理车辆移交手续。

二、车辆停放与看管

业务部门应对进厂的车辆进行明确标识,将待维修的车辆、正在维修的车辆和已经竣工的车辆分别停放在不同的指定区域,以避免发生意外情况。顾客的车辆由厂保卫部门负责妥善看管,确保车辆的安全。

三、出厂登记与交接

车辆维修完成并通过竣工检验合格后,由厂方通知托修人前来验收车辆并办理付款手续。随后,业务部门与托修人按照进厂时的登记清单,当面进行物品和车辆的清点交接工作。交接完成后,双方在交接单上签字确认。

业务部门需在出厂登记本中对车辆的出厂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并开具出厂证。厂门卫工作人员凭出厂证对车牌号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放行车辆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