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企业安全操作规程
1压床安全操作规程
使用前检查:确认压力缸、压力表、操作手柄、支架等部件技术状态良好,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工作台面清洁无杂物。
工件固定要求:工件需放置平稳后再施压。加压过程中若发现工件松动、滑移,应立即停止作业,松压校正后再继续。
施压状态禁忌:施压时严禁调整或敲打工件,避免工件弹出造成伤害。
负载与操作规范:不得超负荷使用压床,禁止对长条形工件直立施压,防止工件飞溅。
作业后维护:作业结束后,将支撑垫块归位,清理杂物,清洁并润滑压床各部位,必要时补充液压油。
2.钻床安全操作规程
开机前准备:检查手柄、锁紧装置是否正常,手动转动主轴并挂档,空车试转检查润滑情况。
装拆工具规范:装卸钻夹头、钻套、钻头时需使用专用工具,禁止用锤子、凿子等敲打。
工件夹持要求:工件必须装夹牢固,严禁手持小件直接钻削。不便装夹的小件需用钳子或手虎钳夹持,下方垫木板。
防护装备穿戴:操作时需佩戴防护眼镜,女性需戴工作帽;禁止戴手套操作,不得用手制动旋转的主轴。
钻削过程规范:用专用工具或提钻方式清除钻屑,严禁用手直接清理;根据工件材质(钢件用润滑油、铸铁件用冷却液)加注冷却介质,运转中禁止用毛巾擦拭工件。
异常情况处理:发现夹头松动、工件不稳或其他异常时,立即停机检查。
作业后整理:清洁工作台、虎钳,润滑钻床,归位工具并切断电源。
3.空气压缩机安全操作规程
开机前检查:确认曲轴箱机油液位正常,各部件螺丝紧固,风扇皮带张紧度适宜。
安全装置要求:压力表、安全阀需保持良好状态,安全阀需按规定压力校准,防止超压运行。
运行监控:开机后观察电机、压缩机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异响,待运行稳定后方可离开。
日常维护:定期排放贮气筒内的油水混合物,停机后切断电源并清洁设备。
定期检测:贮气筒需按规定进行水压试验。
4.制冷剂回收充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容器使用规范:仅使用经认证的制冷剂罐,禁止将制冷剂收入非专用罐。
防冻伤措施:设备移动时需谨慎,带压状态下软管可能含液态制冷剂,拆卸时防止冻伤。
电气安全:设备内部有高压电,维修前需切断电源,避免触电。
防火要求:避免使用过长电源线(导线规格不小于14AWG),禁止在易燃环境(如汽油泄漏区域)使用;需在通风良好处作业(每小时换气四次以上)或垫高设备18英寸。
人员资质:仅限专业人员操作,操作者需熟悉空调系统及制冷剂特性。
温度控制:环境温度超过49℃时,两次回收作业需间隔10分钟。
禁止混合制冷剂:严禁不同类型制冷剂混合使用。
5.四轮定位仪操作规程
定位前车辆检查
确认悬挂装置、车轮轴承、转向系统无间隙或损坏。
同一车桥轮胎花纹深度差≤2mm,胎压符合规定,车辆负载为全装备重量。
定位操作要求
车辆倒入举升器,中心与设备转盘对齐。
核对车辆规格参数,按设备提示步骤操作(如车轮偏差补偿、轮胎检测数据输入)。
定位参数(前束、外倾角等)需符合车型维修手册要求,可调项目需调整至标准值。
记录并保存定位结果,必要时打印存档。
6轮胎拆装机安全操作规程
胎压处理:拆装前需放尽轮胎余气。
气压控制:工作气压需保持在0.6-0.8MPa(6-8千帕)。
设备维护:移动部件保持清洁,必要时用汽油清洗并润滑,确保转动灵活。
辅助操作:定期排放汽滤积水,调整马达皮带松紧度。
安装规范:安装轮胎时需在胎边涂抹润滑脂或滑石粉,避免损伤轮边;定位爪不得紧贴钢圈,防止刮伤漆面。
7.轮胎平衡机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规范:按设备说明操作,轻拿轻放车轮,防止中心轴变形。
定位装置:根据轮胎中心孔选择适配的定位中心锥。
装夹要求:轮胎装夹需牢固,作业前需盖上防护罩方可启动设备。
参数输入:输入轮胎轮辋直径、宽度及测量头至轮胎内侧距离等参数。
作业后整理:停机断电,清理设备及作业现场。
8.电焊机安全操作规程
防护与环境:作业需穿戴防护装备(手套、护目镜等),清除作业区域易燃物。
设备检查:作业前检查电焊机绝缘及接地装置,确保焊钳绝缘良好。
移动规范:移动电焊机需先切断电源。
散热要求:设备需放置于通风处,温度过高时暂停作业。
雨天禁忌:禁止露天雨中作业,防止焊机进水。
作业后整理:焊钳放置于绝缘处,收整电缆线并切断电源。
9.车体矫正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使用前检查:检查举升架、牵引系统的油缸、油管、气液泵等部件性能,确保无泄漏或损坏。
气压限制:气液泵气源压力不得超过规定大气压。
升降安全:举升架升至指定位置后,需锁定机械自锁装置;下降前需先解除锁定。
牵引装置:牵引装置与工作台连接需牢固,拉拨前检查链条、夹具及夹持部件可靠性。
操作禁忌:矫正过程中,立柱及链条受力方向禁止站人,严格按设备说明书操作。
10砂轮机安全操作规程
开机前检查:手动转动砂轮,确认无裂纹、防护罩完好。
工件打磨规范: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