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大学生在高校国防教育中的作用发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国防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国防教育逐渐成为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退役大学生作为具备军事经验和专业技能的群体,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然而,当前退役大学生在高校国防教育中的作用发挥仍面临政策和制度不完善、角色定位不明确、教学能力不足及社会认同度不高等现实困境。本文探讨了退役大学生参与高校国防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提供专门教学培训、加强文化适应与社会认同等对策,以确保退役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高校国防教育体系,发挥其在国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退役大学生国防教育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于2022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强调,要“着力增强全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崇军尚武的思想观念、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然而,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空前复杂的情况,以及物质对抗、精神对垒等各种风险挑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强化斗争精神、提高斗争能力。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就要夯实学生思想根基,全面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国防意识、行动自觉。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则是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之一。退役大学生作为一个新兴的特殊群体,是开展高校国防教育的潜在力量。退役大学生在经历部队生活之后,自身理想信念坚定、组织纪律强、综合素质过硬,参与高校国防教育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分析退役大学生参与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丰富创新以往教育模式,发挥退役大学生在高校国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一、退役大学生参与高校国防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国防教育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目标性和指向性,其根本目标是通过凝聚全民支持和建设国防的共同意志,助推和促进战斗力建设。[1]高校国防教育作为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激发学生报国之志、促进学校国防建设的基础工程,在军事斗争准备加速推进和敌我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推动退役大学生这一具备一定军事背景和经验的特殊群体参与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能够为国防教育工作提供独特的视角和实际的支持。这一举措不仅符合国防教育的整体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这意味着退役大学生参与高校国防教育刻不容缓,必须迅速动员退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形势和国家需求。
(一)退役大学生参与高校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1.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与责任感
退役大学生通过其军旅经验,能够将军事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国防的重要性,通过“知行合一”的国防教育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促使大学生更加关注国家安全。退役大学生的加入不仅能够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还能够通过自身的组织能力和纪律性,推动高校形成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推动高校国防文化建设。
2.巩固树立“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的强国强军理念
进入新时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威胁。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我国疆域辽阔,邻国众多,陆地边界线较长,海洋安全形势极为复杂。因而,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2]我国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国家,但并非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国防素质、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退役大学生能够传递军队中的严明纪律和爱国情怀,强化学生对国防的认同感,使学生认识到国防不仅是军队的职责,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通过分享亲身经历,退役大学生能够生动地展示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推动国防教育从高校延伸至社会,进一步夯实全民国防的基础,帮助大学生树立强国强军的理想,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国防和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二)退役大学生参与高校国防教育的紧迫性
1.捍卫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需要
新形势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固根与毁根、举旗与拔旗、铸魂与蛀魂斗争激烈,开展高校国防教育就是为国家安全打上一针强心剂,为国防教育注入一股正能量,帮助纠偏提气,增强忧患意识。[3]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外部敌对势力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途径渗透,试图影响我国青少年的思想观念。退役大学生凭借其在军队中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自身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能够清晰地分辨和抵制极端思想、错误信息和分裂主义的渗透。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个人经历,退役大学生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多维度意义,并将这种意识内化为行动,增强其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此外,退役大学生的参与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确保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