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现场的处置报警积极抢救被困人员疏散物资,组织灭火采用简易方法进行初期火灾扑救
1、报火警的对象1、向周围的人员发出火灾报警,召集单位负责安全的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前来参加扑救或疏散物资。2、周边地区如有专职或志愿消防队,应迅速向他们报警,因为他们离火场较近,能较快到达火场。3、向受火灾威胁的人员发出报警,要他们迅速做好疏散准备,告诉人们要从容、镇静、避免引起慌乱、拥挤。发出报警时要根据火灾处置预案,做好局部或全部疏散的决定。
2、报警的方法(1)使用手动报警设施报警,如使用电话、警铃或其他平时约定的报警手段报警。(2)派人到本单位的领导、专职消防部门报警。(3)使用单位或企业的广播设备报警。(4)向周围大声呼喊报警。(5)没有电话情况下应派人采取其他方式报警。
3、报警内容发现起火后,无论火势大小,都应及时拨通119报警电话。报警时要讲清起火单位的名称、详细地址、着火部位、着火物质、火情大小及报警人姓名和报警电话。报警后还要派人到单位门口或十字交叉口等侯消防车辆,以缩短消防队到达火场的时间。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报警,主要原因有:1.不会报警;2.错误地认为消防队灭火会收费;3.存在侥幸心理,以为自己能扑灭;4.企业发生火灾怕影响不好,怕挨批评,怕追究责任;5.错误地规定报警需领导批准才行。
积极抢救被困人员当火场上有人被围困时,要组织力量,积极抢救被困人员。火场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产生有毒性、刺激性、腐蚀性的气体会造成人员中毒、灼伤或死亡;主要产生以几种典型燃烧产物:1、二氧化碳(CO?):二氧化碳浓度达6%以上时,人会感到呼吸困难、头痛、眩晕、浑身疲乏无力,窒息直至死亡;2、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能与血红素结合降低血液的供氧能力,使人缺氧;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能刺激眼睛的角膜和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甚至导致死亡;燃烧的产物对灭火和疏散有一定的影响,并且会造成人的心理恐慌,使人失去理智,惊慌失措,采取错误的行为,影响疏散,甚至造成死亡的扩大。
疏散物资,组织灭火火场上要组织一定的人力和机械设备,将受到火势威胁的物资疏散到安全地带,以阻止火势的蔓延,减少火灾损失。同时对初期火灾进行扑救。扑救初期火灾的简易方法1、将燃烧点附近可能被引燃的可燃物移走。2、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燃烧点的可燃气体和液体。3、打开有关阀门,将已经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可燃物料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地带。4、采用泥土、黄沙筑堤等方法,阻止可燃液体流向其他可燃物。5、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可燃建筑物。(一)隔断可燃物
1、如有室内外消火栓、消防车或泵,应使用这些设施灭火。2、如配有相应的灭火器,则使用这些灭火器灭火。3、如缺乏消防器材设施,则应使用简易工具,如水桶、面盆等传水灭火。如水源离火场较远,到场灭火人员又较多,则可将人员分成两组,采取接力供水方法,即:一组向火场传水,另一组将空容器传回取水点,以保证源源不断地向火场浇水灭火。但必须注意:对忌水物资则切不可用水进行扑救。(二)冷却冷却的主要方法是喷水或喷射其他具有冷却降温作用的灭火剂
1、使用泡沫灭火器或固定泡沫灭火设施喷射泡沫覆盖燃烧物表面。2、利用石棉被或浸湿后的毯子、棉被、麻袋等覆盖在燃烧物表面。3、用沙、土覆盖燃烧物。对忌水物质则必须采用干燥沙、土扑救。4、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或对密闭着火区域释放二氧化碳气体、氮气、水蒸气。(三)窒息(四)抑制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使燃烧反应停止。采用这种方法可使用的灭火剂有干粉和卤代烷灭火剂。灭火时,将足量的灭火剂准确的喷射到燃烧反应区内,使灭火剂阻断燃烧反应,同时还要采取冷却降温的措施,以防复燃。
(五)扑打对小面积草地、灌木及其他固体可燃物燃烧,火势较小时,可用扫帚、树枝条、衣物扑打。但应注意,对容易飘浮的絮状粉尘等物质或附近可燃物较多时则不可用扑打方法灭火,以防着火的物质因此飞扬,反而扩大灾情。(六)断电1、如发生电气火灾,火势威胁到电气线路、电器设备,或威胁到灭火人员安全时,首先要切断电源。2、如使用一般的水、泡沫等灭火剂灭火,必须在切断电源以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