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尝
试》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尝试》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缘起(提出问题)
大学毕业从事教学工作已经接近五个年头了,学生们也从懵懂的
一年级到拥有自己思想的五年级,可是,我的教学确进入到了一个迷茫
的时期。一次一次的单元测试,一次一次的期末质量检测,我所教的两
个班级成绩相差越来越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曾经问过学校里有
经验的老教师,他告诉我这是正常的现象,两个班总会有一个班成绩差
点。可是,我的差距不只是一点点。就拿五年级上册的期末质量检测来
说吧,两个班级的平均分相差11分之多,中位数相差也有8分之多,我
认为这不是必然的现象,也不是一般的现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我相信一定是教学工作中的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于是,我把我的注
意力又拉回到了日常的教学中去,我发现我的教学工作并不细致,没有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练习评价方式。不管是
优秀的学生还是理解力欠佳的学生我都用同一个作业,同一个要求。
让一批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对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发展失去
了信心。
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
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
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认识到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存在差异,主张根据
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于是我把我的目光投向分层
教学这一即陌生又熟悉的名词。
带着我的疑惑我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mdash;mdash;cnki系列数
据库中利用关键词搜索方法搜索了从1979mdash;2010年关于分层教
学的所有研究一共832项,其中关于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的有144项。
通过对文献的学习,我发现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对分层教学的研究都
是比较广泛的。在西方,分层教学的雏形是1868年由美国教育家哈利
斯在圣路易州创立的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在国内分层教学
的思想当然是源于孔子关于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不管是在西方还是
国内奋战在教育前线的老师和研究者们都对分层教学进行了尝试。但
是,笔者发现,一般的分层教学都在中学以及以上年级段中进行尝试,
很少有人在小学阶段对孩子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mdash;mdash;cnki系列数据库中关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只有9
项。因此,我决定在借鉴和学习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大胆的将班内式分
层教学尝试于小学高年级段的教学中去。
2
二、研究内容
根据学生的各方面差异,研究如何将学生进行分层。
在教学设计中,研究如何进行分层目标的制定。
在课堂教学中,研究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在巩固练习和作业布置及批改中,研究如何进行分层要求。
在日常数学评价中,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三、研究目标
本次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班内式分层教学的尝试,研究班内分层
教学对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
难度的影响,并且考察分层教学能否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增加数学学习
兴趣,减低数学学习难度。
四、研究对象
温州市星五小学五年级一班、二班一共96名学生。
五、研究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六年级
上册。
六、研究方法
本次小课题研究采取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
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文献研究法,以分层教学和数学为主题词,多方
3
搜集资料。学习他人关于分层教学的的经验和知识,并且根据他们的
参考文献多方面搜集关于分层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过程,使自己熟
悉分层教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分层教学的基本理念。经验总结
法,通过对探索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全面的整理、提炼、归纳,并形
成文字(论文等),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运用经
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研究的经验或成果,及时在教学中应用,建构班
内分层教学的有效方式。行动研究有三个基本程序,一是计划,二是实
施,三是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