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大学生“四合一”培养模式探究
李西勇薛丽丽王璐
[摘要]教育部已正式启动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打造了培养农村行政干部和农技人员的人才培养基地,为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开放大学农民教育仍旧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农民大学生“四合一”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分析了农民大学生“四合一”培养的创新实践路径。积极采用“四合一”培养模式,将学历教育、技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文明素养教育融为一体,培养更多有利于服务社会的创新型实用人才,全面加强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创新融合,打造全新的现代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
[关键词]开放大学农民大学生;“四合一”;人才培养;实践
[基金项目]2021年度浙江开放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学历+技能+创业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实践探究——以德清学院为例”(XJG202117)
[中图分类号]G7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22-0172-04[收稿日期]2022-07-0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教育领域一直强调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也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逐渐向农民倾斜,着力于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农民大学生。所以,地方开放大学必须完全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以创新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为方向,全面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路径,切实提高农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农民大学生整体文化水平的有效提升,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的增效增收,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顺利开展。
一、开放大学农民大学生培养背景分析
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民自身學习的需求,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加强人才政治、知识、能力、技能的全方面培养,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我国基本乡村干部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发现,55岁以下的村干部占7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村干部仅有14%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干部学历普遍较低,难以满足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及新型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需要大力实施农村大学生培养计划,全面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从现实角度来说,首先,培养农村大学生能够满足农村干部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需求,提高农村干部的个人文化水平;其次,能够全面夯实农村干部群体的文化素养基础,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创新型农村管理人才;最后,有利于通过完善人才队伍,推动乡村建设,全面促进乡村旅游、经济、文化发展。从组织方面来讲,首先,实施农村大学生培养计划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造一批重服务、重知识的高质量党组织人才;其次,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对农村党员干部实施远程教育,提供足够的经验和技术支持,农村党员干部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接受先进的信息和理念,推动农村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最后,实施农村大学生培养计划可以对农村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进行远程培训,实现突破空间限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我国农村干部的整体文化水平。
二、推动开放大学农民大学生“四合一”培养模式的动因分析
(一)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地区也在推进创新发展与文明建设进程,但是在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农村与城市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部分农村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明显,但是在文化及综合素养等方面与城市落差较大。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提高农村整体文化素养也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目标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农民的文化素养及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影响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农业农村部在2007年提出了新型农民教育培养的相关要求,明确指出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也是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开放大学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主要针对农村地区具有较强的创新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为培养新型农民提供了有效途径,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发展农村高等教育,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当前城乡教育差距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城乡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是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农村成人高等教育仍未受到足够的关注与支持。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受教育环境、教育水平的影响,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广大农村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水平低于城市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教育失衡问题[1]。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开放大学体系担负了国家整体教育发展的重要职责,加大了对农村成人高等教育、文化教育的投入,有利于缩短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促进社会和谐与健康发展。
(三)满足农民对自身学历提升的渴求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养殖业、种植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开拓了农民的创业致富之